人大中科大校长:国家不应长期特殊关照北大清华

作者:不详  时间:2006/4/13 17:15:32  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转载  人气:1791
  南方周末:但它能给予的回报就最大?比如我进了清华,我出来的身价跟我在中科大的地球物理系——虽然那是很牛的一个专业,很可能是不同的。
  朱清时:一个学生在高校要想得到最好的教育,首先要学的学科是最好的。刚才你说的社会回报是虚的,是听名字。真正当你工作以后,谁管你是北大清华的,大家要看你真才实学。
  南方周末:但问题是,从不同的学校出来,起跑线是不同的。
  朱清时:你说的起跑线不同是这个——北大清华很容易被招工。但这是虚的,只在短时间起作用。
  南方周末:这事关就业机会啊。
  朱清时:但这种东西只管一两年。就算你毕业于一个二三流的学校,一开始你得到的待遇肯定不如清华北大的学生好,但是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并且专心工作,你很快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钱少,花得也少
  南方周末:您刚才提到在1990年代,中科大的优势不像以前那样强了,我们想知道,中科大以前的优势是怎么来的?它1958年建校,第二年就迅速成为一所名校。当年的中科大是不是享受和现在清华北大类似的待遇?
  朱清时:不是这样的。当初中科大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建的一所新的学校,党中央国务院倾注了很多精力,但是,科大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清华北大那么好,国家没有给我们多少钱。我们学校当初是自己盖房子的,边盖房子边上课。说是1958年建校,那时候其实房子都还没有。
  南方周末: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都是倾斜,以前是给大师,现在是给钱。另外,我知道1958年中科大建校的时候是在北京,1970年搬到了合肥,为什么?
  朱清时:“文革”中间闹的,“文革”时候北京的大学不是都闹着搬出北京吗?但是其他大学很快就搬回去了,中科大闹出来之后就搬不回去了。安徽省,连续三届的省里第一把手,从张劲夫到万里都非常喜欢科大,极力挽留,科大就是因为安徽的坚决挽留,结果没有搬回去。
  南方周末:您经常提到美国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名校,比如圣芭芭拉分校的例子,为了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它们都严格控制学校的规模,中科大坚持不扩招是不是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朱清时:对,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南方周末:坚持不扩招可能还只是一个防御性的措施,科大为了建精品大学有哪些积极的措施?
  朱清时:我们现在经费越来越多。你别看我们一年七八个亿,我们才1000个教工,教职员工加起来才3000多。学生加起来也就1万多人。清华北大比我们大几倍。所以它们就算20个亿,它在北京花销也贵呀,人均起来,不一定比我们多多少。我们得到的资源也还是在逐年增加的,没有人来报道,大家不注意而已。
  另外,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最近几年,每年的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和国家发的自然科学奖,每次都有中科大。
  还有人才,我们现在每年要从国外引进回来几十个。为什么呢,因为中科大这个地方做研究的氛围很好。他们来了之后,以后很容易当选院士。你看2003年,我们学校一下子选上5个,今年选上2个——像我们这样一个规模的学校,对优秀的骨干来说,这个几率是很大的。除了院士之外,像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啊,在科大也是比较容易得到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