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5 21:02: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00字。
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左右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以擅长议论而著称。在他留传后世的《嘉祐 
集》中,主要论著有:《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这些文章都以他的纵横捭阖和缜密论述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并被推荐给皇帝,一时流行于文坛,为许多学者所模仿。老苏的论文,继承了《论语》、《孟子》、韩子的传统而形成自己的独家风格:笔力雄健,老辣简奥。他的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深入,波澜跌宕,结构严谨,富有逻辑力量,颇有论辩色彩。苏洵论文的这种风格,我们可以从《六国论》窥见一斑。 
《六国论》是权书中的一篇,原题为《六国》,是一篇借古讽今,以史论政的出色政论。文章借评论六国破灭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记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正确,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而且,《六国论》以它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而与贾长沙的《过秦论》、柳子厚的《封建论》交相辉映,在我国古典史论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称道,可为我们师法。 
《六国论》全文共五个小节,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文章一开篇就单刀直入提出了观点,对六国的破灭进行评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全文的论述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显示了苏文尖锐泼辣的风格。紧接着从两方面给论点下了注脚。一方面用直陈语气说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另一方面先设问,然后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而后作结:“故曰弊在赂秦也”。老苏在立论开始即摆出两个论据,正反对照,虚实结合,为下文的论述举纲张目,并使行文曲折起伏,在跌宕中巩固和突出了论点,象一块磁石,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真是落笔不凡! 
接着文章以其内在的联系,省略一切过渡的文字,“跃入”第二部分,显得极其简练而严谨。 
第二部分(2、3两节),分析史实,纵横捭阖反复论证。 
首先作者就“赂者”方面进行阐述。文章围绕一个“赂”字,从正面论证自己的论点,说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照应开头的第一个论据,组成论证的第一部分。 
这一节共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指出秦之受赂所得百倍于战胜所得,诸侯(韩魏)因行赂的失亦百倍于战败之所失。这层文字,一开头就以“秦以攻取之外”一句,将秦在与六国抗衡中野战夺城的事迹一笔带过,省略了不少文字,把重点放在“攻取之外而得者”,紧扣中心,突出了“赂”。真是惜墨如金,显示了老苏取舍的功夫和组织材料的匠心。这是一层对比文字,拿秦的受赂所得和战胜所得,韩魏的战败所失和因行赂所失作对比;又拿秦和诸侯作对比,在对比中使“秦之大欲,诸侯之大患,固不在战”的观点非常明确。为什么呢?作者有意不讲明这“赂”,故设悬念,以启下文。下文又出人意外地先宕开一笔,从纵处开拓,指出六国土地的来之不易,是其祖先“暴霜露,斩荆棘”,辛勤开垦的结果。而后才转入“赂”,揭露他们的“子孙视之不甚惜”,竟以地“赂秦”,而助长秦之侵略野心,终于造成“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的局面和必然“至于颠覆”的结果。文势跌宕,富有波澜。这层叙述,作者寓情于叙议之中,感情激荡,似痛心疾首,捶胸顿足,谴责之意溢于言表。而文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