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提高的途径

作者:佚名  时间:2006/5/19 22:17:0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95
     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改革就没停止过,而这次的改革力度又是最大,很多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就拿语文老师来说吧,“新课标下的语文课该怎么教”成了最大的困惑。是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语文教育呢?答案肯定是“不”。因为我们都学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我个人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因为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不管改革怎么进行,教学目的是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两个字——重复。
  “重复”,在字典里有两个义项,我们这里所说的“重复”主要指第二个义项,即“又一次做”。我觉得,我们获得的每一种知识,练就的每一种能力都离不开这个“又一次”。从记忆一个汉字,一首诗到背诵一篇经典课文,再到自己组织语言写一篇文章,哪一个不需要重复呀。有的学生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他们更喜欢追求新奇。这无可厚非,但不要因为忽视甚至不愿意去做重复的学习工作,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成功。
  虽然是重复,虽然是“又一次”去做“相同的事”,但往往后一次做的与前一次做的结果是不同的。虽然这种细微的不同有时不易被发现或不被承认,但的确存在它的根本意义。我们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开车、游泳,你重复的次数越多,你的车技才有可能提高,你的泳姿才会更优美。再例如我们的民族英雄刘翔,他那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恐怕有难以记数的跨栏吧。古希腊哲学家有过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的每一次重复看似一样,实际是具有一定差异的行为。正因为有这种前后的不同,重复才能使我们的技艺越来越熟练,能力越来越强。如果这种重复是科学的、不间断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那么效果会更显著。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它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它的实践性。操纵语文这个工具需要能力,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语文实践。要想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实践。而这种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离不开重复。能力的提高往往产生于“再来一次”的重复中。一个汉字没有说好,那就再说一次;一首诗没有读懂,那就再读一遍;一篇课文没有背下来,那就再背一会儿;一次作业做错了,请再做一次……在这种看似重复的严格训练中,你的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素养也会日臻全面。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没有说好,没有读懂,没有写对,才再来一次,而是因为要真正具备一种能力,必须不断地重复训练,否则不可能奏效。古人提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对重复作用的一种佐证。
  这次课程改革给有的老师形成了一种印象:如果教学中谁重视知识,强调训练,他就会被认为保守落后,跟不上课改的步伐。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重复和创新并不矛盾,重复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固执己见,更不是掉头后退。重复是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策略,一种途径。重复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它能为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条件,是创新前的准备阶段、铺垫过程,它和创新不是对立的关系。居里夫人、莱特兄弟,谁不是在一次次地重复中才取得成功的呀。总之,重复是摸索,是进步,是温故知新。那么,语文学习怎么能离开它呢?所以,要勇于重复,乐于重复,更要善于重复。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进入新的境界。
  人的生命是不可以重复的,但我们的生活可以重复,让我们都爱上重复吧,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去寻找精彩的人生。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darling 于05-20 13:17发表评论: 第1楼
  • good project !but it is only a dream.none will pay attention t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