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新动向:话题作文+供材料作文

作者:江苏省滨海中学 于国松  时间:2006/5/22 16:43: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87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供材料作文曾一度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形式往往是提供一段材料,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类题目在审题上往往有较大的难度。它要求考生细读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提炼出观点,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例如1986年的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自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这道作文题,考生如果读不懂材料,就无法做起,所以审题是关键中关键,考生必须在材料上多花一些功夫,找出其中的寓意。这类作文题的特点是文体形式单一,限制性有余,开放性不足,不利于不同文体写作特长的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水平。
  自2000年高考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以后,话题作文以其高度的开放性的优势一直沿用到现在。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是一段材料加上一个话题,它的要求比较宽泛,往往是文体不限、文题自拟、文意自定。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这种作文题往往要求所写的文章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所提供的材料,也只起到了引出话题和拓宽思维的作用,考生不必花很多的时间研究材料,单从话题的字面上就能理解话题本身的意思,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除了本道题“诚信”以外,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2“心灵的选择”,2003的“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等话题无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这种作文题由于其在文意、文体、文题、取材等方面都不作限制,且审题难度较低,较已往的命题形式更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导致其开放性有余,限制性不足,从而为宿构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得一些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据调查发现,自从实行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以来,每年每个省市都有数量不少的抄袭之作,其中一部分还骗过阅卷老师的眼睛,成了漏网之鱼,得了高分。为解决这个问题,于是2004年高考,一种新的作文题型在湖北卷和江苏卷应运而生了。下面我们以湖北卷为例,来说明其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卖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有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虽然看上去还是话题作文,而且在形式上与传统意义的话题作文没什么两样,但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话题跟前几年全国卷上的话题作文有着很大的差别。单从话题“买镜”的字面上是不能理解其题意的,因为这里的话题“买镜”已不再是字面本身的意思,而是其比喻义或引申义。所以对于这类作文题,必须花气力去研究话题前面的材料,找出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再以其所蕴含某一道理为话题来展开文章。从这点意义上说,这类作文题兼备了传统话题作文和传统供材料作文的双重性质。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很强的开放性,从而在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发挥自己写作特长的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话题作文易于宿构的弱点。这种新题型很可能代表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