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十不要

作者:杨情陆  时间:2006/4/14 14:23: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98
  高考作文第一位的在于充分展示平时的作文实力,有平常心,有真情实感,进而凸显个性、情韵、文采,张扬亮点,争取竞争过其他考场作文,博取阅卷老师青睐而夺得高分。不过,仍然有不少考生冒冒失失,以为不假思索、恣意任性也能写好,结果或掉入审题陷阱,或触及思想雷区,或招致阅卷老师忌讳,得分大打折扣,结果影响了正常发挥。 
  1、不要不仔细审题就下笔千言。这是老调重谈,尽管目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写作一度淡化了审题,这当然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松绑、解放,但即使如此,考试作文为反对宿构、抄袭,还是在话题的设置上有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必须对话题的蕴涵的多种意思有所思考,不能听任感觉,一写就跑题。如本来以“家庭教育”为话题,有的同学却偏偏以“家教”来构思谋篇。化在审题上的工夫值!再开放的话题也还是有命题者的指令、限制性信息在内。 
  2、建议不要写题记。考试一刻值千金,题记大多无关宏旨,冲淡了文章的主体信息,占据了文字挥洒的重要空间。很多题记华而不实,矫情做作,与内容了无相干。考场作文还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手起刀落好。 
  3、最好不要写成诗歌体裁。一般来说,考场作文不要求写诗歌,毕竟诗歌跳跃性大,不易评判,中小学生驾驭诗歌这一体裁的能力也还很稚嫩。广东2005年有考生以“纪念”为话题,写过以谭嗣同在维新变法中慷慨就义的古风,得了满分,这是特例,毕竟你我没有那样的功力。 
  4、题材不是没有禁区,建议下述题材最好不要写;不要动不动就回忆发生在幼儿园、小学的一些往事,毕竟再怎么开掘还是那档子事,我们不是童话作家,大多数学生挨上这种题材就容易犯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病;不要炒作“我”的早恋体验,尤其不能细描细绘、详加渲染,尽管对中学生早恋有不同声音,但早恋这种事情就阅卷实践来看,不大会博得相对来说比较正统的阅卷老师青睐,这类作文注意甚至有降格之虞;少写天马行空的科幻故事,逻辑悖乱,不知所云,最容易使阅卷老师腻烦;是阅卷老师在掌握你的作文得分,所以不要把平素对老师嫌恶的不友好信息掺杂在内,哪怕是考试场外的真实情形。 
  5、最重要的忌讳是思想原则上不能越轨。这一点相信每一个考生都应该知道它的分量,开不得半点玩笑。2005年那篇著名的以“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为话题的文章,以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轻慢笔调开涮一切,在考场上判定为零分,尽管考场外有人替其抱屈。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考生应该有一个中学生或者一个公民必需的思想道德操守。 
  6、作文结构最好不要模式化、程式化。有时老师出于好意,要求先写什么,次写什么,比如写议论文就得遵循这样的结构“从话题中引申出观点——一点点道理论证——古今中外的几个例子,或者正反举例——联系当前实际特别是中学生实际——呼应点题”,不是讲这种结构有错误,而是大家一窝蜂这么写,八股气甚,令人生厌。尤其不能写成“首先…第二…第三…再次…”这种刻板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结构上也贵在千人千面。 
  7、不要写“万金油”“老掉牙”的材料。医药上用的万金油,消炎、止痛、驱风、散热什么的,都管一点点用,又不怎么都管用,如同一些典型事例,或者一些有多意蕴涵的材料,有的考生不管具体的话题是什么,拿来反复叠用,交叉使用。又如陈芝麻烂谷子式的材料,考生依然有所独钟。这当然难以刺激阅卷老师打高分的冲动。 
  8、联系实际忌大而无当。一些考生把从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常识或零角碎料诸如什么“台独”、世界杯、美国大选之类的放肆地在阅卷老师面前卖弄,由于缺乏情感的过滤,属小儿科,老师扫读后了无印象,甚至一笑哂之。 
  9、量力而行,创新不要走火入魔。一些考生模仿《赤兔之死》试图从语言上创新,所写的古文言文字滞涩,难以卒读;有的效仿《患者吴诚信的报告》,写成的文体创新之作似乎是诊断书,实则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些考生觉得故事新编有噱头,不惜拿严肃的经典开刀,令阅卷老师大摇其头。总之,创新非不能也,非不准也,一定量力而行。 
  10、和审题一样,也是最基本点之一,不要忘记考场作文扣分的常规;没有标题扣两分;不足四百字可以在二十分以内计分;考场作文不要潦草随意,因为字犹如人的第二面容。 
  随心所欲但不逾矩,鹤立鸡群而有格,功到自然而有法,考场作文焉有不夺高分之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