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知己是基础,六大要素需掌握

作者:张艺执  时间:2006/6/9 13:57: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3


  (2)、非常优秀,即可以加分投档的优秀学生。具体是适当增加分数投档, 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教育部对此有如下规定:“(1)、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基〔2001〕1号)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指的是获得受到省级以上党政群工部门表彰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干部;和见义勇为受到市(州)以上行政部门表彰或嘉奖的考生。如上面所讲,在2005年就有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等省取消评比和照顾政策(即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和加分投档的资格)。连加20分投档(录取)都取消,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是不是太急太快了呢?不是,这正是高考“阳光工程”的要求。它体现的是高考的公平、公正。今年只有江苏、江西、湖北等少数地方实行。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
  (3)、优秀,在条件相当或同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优先考虑录取的。(4) 良好,绝大部分考生都属此类,即完全符合招生录取条件。(5)、不合格、甚至是无资格报考,即不能录取的,这是极个别现象。教育部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此有如下要求:“对受过法律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
  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1)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的;(2)道德品质恶劣,经教育仍不思悔改的。”
  4、 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指具有体检资格的主检医院和主检医师按照相关规定,对考生身体检查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供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参考,同时供学校招生录取时参考。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教育部有如下规定:“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体检工作的组织办法,由县级(含)以上招生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组织实施。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主检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应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考生体检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省级招生委员会应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一所终检医院,负责协调有关方面对有异议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结论实际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合格。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任何专业(不含公安类专业)。
  (2)、合格受限。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许多专业,但有一些专业的报考将会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一些受到限制的专业,不能报考;即便考生填报了,高校也不会给予录取。每个考生必须严肃认真地参加体格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规定,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每年都有少量考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有的人虽然熟悉《体检意见》和各院校专业对身体的要求,但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蒙混过关。国家制订体检的规定,是为了按照专业的需要来选拔身体条件合格的培养对象,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欺骗招生学校,于国家于自己都是有害的。各大学在新生入校后都要进行体格复查,每年都有一部分新生体检复查不合格而不能取得学籍,个别新生虽然在复查中没被发现问题,但身体条件不符合专业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病情发展,中途辍学的有;甚至丧失警惕,发生意外而亡故的也有。所以,从考生的身体实际出发,也是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依据。 另外,少数院校的个别专业,由于未来职业的需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只招男学生(招生专业目录里均有注明),女学生就不要填报了,否则就等于浪费了一个志愿。同样,只招女生的专业,男生不要填报。
  (3)、合格不宜。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许多专业,但有一些专业将会是不宜就读的专业。什么是不宜就读的专业呢?对患有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但今后对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可能有影响的,提出不宜就读专业的指导性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
  (4) 不合格。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不能报考普通高校的任何专业。
  5、 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情况是指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否支付或是否需要支付高额学费及生活费用。这在个人综合竞争力中属次要位置,仅需贫困生和有的考生作相比较的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凡有子女读大学的家庭,都存在经济负担的问题。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少数的专业,国家要发给专业奖学金;绝大多数的专业,则不发;学生的费用全由家庭承担。这样,读少数有专业奖学金的家庭负担要稍轻一些,读绝大多数无奖学金的专业的家庭负担就要重一些。一般说来,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重一些。读这些院校的本科,仅学费家庭一般要支付出5000元以上。读独立院校(或分校)、艺术类院校,一年的学杂费就在1万~1.5万元。读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家庭基本上无经济负担。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不得不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既要分析现有的情况,也要分析三、四年内的情况。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又选择了家庭负担重的专业,无论如何是会影响学业的。选报专业作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应当考虑这个因素,以免入学后因经济问题引起不必要的苦恼。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作为父母辛勤培育了十几年的儿女,应当学会为父母分忧,尽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6、 其它个征情况
  何谓其它个征情况?如个人志向、兴趣、性格、特长、气质、职业价值观、环境适应能力等。
  (1)、志向。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2)、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 %~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而具体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3)、特长。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俗话说,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每个考生部应认真做一次自我分析,看看到底最喜欢哪一门学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更擅长动脑?表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哪一个更有优势?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在同学中处于什么地位?等等。这些都是你选择志愿的参考因素。
  (4)、气质和性格。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教育、环境的不同,使青少年形成了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有的则沉静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有的反应灵活敏捷,有的则深思熟虑、三思而行。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影响,在未来的事业中,每个考生总是要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比如,要求反应迅速灵活的专业,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较为合适;要求耐久性和细心谨慎的专业,对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较为合适;要求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某些专业(如新闻、外交、旅游、艺术等)对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较为合适;要求沉静和有坚韧不拔毅力的专业(如数学、物理等抽象理论学科)则适合于内倾型性格的考生。
  (5)、能力。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动中发生作用的能力,如绘画、作曲等。一般来说,文史类院校要求考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工农医类要求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都要求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具体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生具备一些特殊
  能力才能报考和学习的,如美术、音乐、表演等。但是就其他大部分专业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围的。另外,在学生所处年龄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能力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尤其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眼界的扩大,知识的扩展、锻炼能力机会的增加, 他们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专业选择时,虽然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 不宜作为一个绝对化的考虑因素。
  (6)、职业价值观。一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 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弄清个人和家庭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