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写作话题作文

作者:不详  时间:2006/6/28 7:16: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46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自1999年高考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来,话题作文便成为中考、高考作文的主流形式,鼓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学生在自定义中心、内容、文体、标题中,放飞心灵,张扬个性,驰骋想象,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极大的激发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命题作文形式相比,话题作文有其自身独到的特点:这就是其少了一份命题作文对人性思维的束缚,而使写作者更多了一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洒脱与从容。然而,正因为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也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新的要求 。相对于理性思维能力更胜一筹的高中学生来说,尚处于对人生理解起步阶段的初中学生如何写作话题作文应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及知识面的限制,他们对人生更多的尚处于观察、了解阶段,对社会人生洞察的更高级阶段——感悟,就他们而言,多数人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期望他们写出有着深刻哲理、有着比较强的思辩性的文章是不现实的,即使“为赋新词强说愁”,往往稍不注意就流于无病呻吟,使文章显得苍白而浅薄。有鉴于此,我认为初中学生写作话题作文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群体特点,注重与小学阶段写作的衔接,充分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特长,强调挖掘他们的述说能力,从而写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这个年龄群体特点的话题作文。 
  首先,就体裁来说,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写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 )、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发挥他们述说故事能力强、长于想象以及情感丰富的特长,而有意识的回避议论文这种文体,让学生少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的开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第二,就话题作文的内容来说,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允许学生尽情的表达对世界、社会、历史、人生以及未来等等的见解。我们提倡“文以载道”,提倡的是积极向上的健康文风,这当然应该是我们中学生作文的主流,但对于一些情调稍显低沉,但内容还算健康的优秀作品,还是应该从写作技法上进行鼓励。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固然如黄钟大吕振耳发聩,但谁又能不被《西厢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离愁别恨所深深的震撼呢? 
  第三,就话题作文的语言来说,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以自由运用写作语言的空间,鼓励其最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太计较其词语是否丰富、语言是否精炼等等。事实上,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要求其熟练掌握和运用大量的汉语词汇,在语言上做到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我认为,在作文的写作中,作文的语言犹如人之衣裳,华丽的衣服固然美丽,但要是穿在一个不健康的人的身上也谈不上好看;反之,一篇文章如果主题积极,思想健康,结构合理,就是文字功夫差一点,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四,谈谈话题作文的结构。我国古代的文章学是很讲究结构的,所谓作文的“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等,说到底都是讲的结构。为此,我主张中学生写作只训练一种结构就行了——这就是“三段式”结构——即“凤头、猪肚、豹尾”。笔者曾经统计过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课文是三段式结构!如吴晗《谈骨气》、鲁迅《故乡》、朱自清《背影》等。当熟练的掌握了这种结构以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然会达到另外的一种境界,其自然会举一反三,写出更多的其他结构的美文了。 
  总之,对于话题作文这种崭新的写作形式,应该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和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一孔之见,若拙文于诸君有一益,则幸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