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

作者:佚名  时间:2006/8/19 18:05: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710
  一、处理教材的能力评价
  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正确,目标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注意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注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知识正确,无科学性错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度适宜,容量适中教材处理恰当,合理设计教学情景,问题(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启发性。
  3. 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处理 得当能及时抓住反馈信息,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灵活处理学生反映出的问题。
  4.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做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设备操 作熟练规范。
  5.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节奏适度,讲练时间分配恰当,教学效率高,练习有层次 性,启发性,注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情绪饱满,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面广。
  6. 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全体学生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性,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7. 教学基本功:语言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普通话标准教态和蔼,亲切,学生易于接受  板书设计合理,工整,使用教具或作图规范(体育课示范动作规范标准)。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识评价 
  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准关键以简驭繁,所教知识准确;
  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训练意识:
  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的重点,落实“双基”;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情感意识: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
  注重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
  技能意识: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晰;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效率意识:
  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特色意识——教学有个性,形成特点与风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