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作者:湖南省衡东县新塘中学 刘建辉 时间:2006/4/1 6:37: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07
一、新课程改革出来的新编教材具有开拓创新的优越性
新课程改革出来的新编教材是本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宗旨,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新编教材的内容与老编教材来比较都是30课文,但单元由原来的八个单元变为了七个单元,第一册只有七篇与老教材雷同。新编教材做到了难度适中、内容广泛、知识范围广、名家名著多、删去了不适用的文章。所设置的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不同的内容,这里着重讲一讲本年度第二册的新教材,第一单元精选课文都是名家精典著作各有特色、有状物抒情、有托物言志,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斗志;第二单元的人物传记以伟人和名人的生平经历启发学生具有热爱祖国、勤奋好学的精神;第三单元那些生动形象美妙的童话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生,引导他们做一个通达整理、明辨事非的人;第四个单元是几首现代诗,能激起青少年对祖国挚热之情;第五单元几篇说明文可使青少年看到变化的祖国桥梁美景;第六、七单元是古诗文,能让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去掌握古代文学知识。不过我认为应把古诗编为一个单元,而古文方面又编一个单元。从新课程改革可以看出书中没有过去那些篇幅冗长而又不合乎时代,对学生教育不大的课文,所选的新课文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方式也应由教的主导作用变为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应把学生变为主体,这样不是降低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减轻老师的负担,而是创造了充满探索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以往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性的传统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同把一篇文章肢解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用心良苦灌输给学生,是很难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以要求语文老师与时俱进、锐意进取、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
三、变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为新课程的开发者
过去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参考资料书,把它当作权威去执教,很少人对教参进行自主的选择和重新开发与研究,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变为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新课程的开发者。今年我校教师做到了自主性去选择教师用书,只有教师主动地、有效利用教师用书,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应该积极思考和研究,我认为具体要做到几点:其一,就新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适当的剪裁、取舍、增删,增删的多少均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安排,特别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拓深,探究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决不能简单地照抄学科专家的教案,忽视了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和活生生的“对象”。其二,就新课程的变动而言,新课程的灵活性也就加大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封闭的课堂教学走出来,主动与社会和日常生活进行广泛的接触和联系,从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知识成为充满生机的整体。如报纸、网络、影视、文物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课程资源,不断进入 教学课堂。其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就要求语文老师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敏开发学生的有创意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帮助学生订阅课外资料,如《中学生天地》、《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学生语文报》等,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其四,随着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要加强情感教学,要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的情境之中,要用语言的魅力、动人的手势、直观的图片、影视的场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整个课堂自始至终活跃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程实施的几点肤浅的思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