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描:北京一中学初三班主任的一天

作者:不详  时间:2006/9/13 6:56:35  来源:北京考试报转载  人气:1289
  6时50分
  清晨的寒气还未散尽,行人脸上仍笼罩着朦胧的睡意。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初三老师孔德英,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校门口。“孔老师好!”“孔老师早!”学生们也微笑起来,纷纷向这位47岁的老师问好。
  作为班主任,孔德英对自己的要求是:来在学生的前边,走在学生的后边,干在学生的身边。一天之计在于晨,她希望自己每天尽早来到学生身边,尽可能多地关心他们。
  7时
  距离早自习开始还有10分钟,孔德英为接下来10多个小时的工作进行准备。办公桌前的墙壁上贴着教学进度和课表,黑色手提电脑里装载着精心设计的课件。没有教案,因为教了24年书,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早已印入脑海。
  在孔德英看来,有两样准备是必需的。一是初三(3)班全体学生的座次表,这是她本学期新接手的班级,开学没几天,班上45名学生还没认全,她需要上课时对着座次表,尽快将每个学生的相貌、性格、特点和名字对上号。另一个准备就是在惯用的1.5升大茶杯里泡上满满一杯绿茶,今天要上4节物理课,得让嗓子多滋润滋润。
  7时10分
  早自习。孔德英来到初三(3)班,语文课代表正领读《出师表》。朗朗读书声中,孔德英微笑注视每一名学生。学生早晨的精神状态关系全天的学习劲头,孔德英做了16年班主任,每天都不忘这个时候看看孩子们的精神头儿。
  早自习结束时,她给全班同学鼓劲:“很高兴看到咱们班的新气象。新学期开始,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点上,要一起加油。”
  7时30分
  孔德英在初三(1)班有2节物理课。她告诉学生:“你们要积极思维,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的思维跟着我转。”孔德英一堂课最多能问200到300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循序渐进、融会贯通。课堂上,各种鲜活事例被孔德英信手拈来,从贝克汉姆进球时的“圆月弯刀”到“抠门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知识。
  8时15分
  出操。孔德英和学生们一块上操,站在学生们身边,她很开心。
  12时20分
  今年刚考上本校高中部的朱雨舟趁午休时间,回到初中部看望孔德英。她说中考前一天晚上,孔老师挨个儿给全班40多个同学家里打电话,为大家打气。更让大家感动的是,考试当天孔老师站在考场门口,给每个即将走上考场的学生一个灿烂的笑脸和温暖的拥抱。
  朱雨舟说,班上像她这样升入本校的学生有30多人,每天中午都会成群结队跑来看孔老师。今天只有她一人来,是因为大家正在秘密地为孔老师准备教师节礼物。
  14时25分
  孔德英在初三(3)班还有2节物理课。她轻松易懂的授课风格再一次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孔德英说,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先把课上好。她1995年调入九十四中,从1996年起,她所任教的初三物理在北京市中考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曾连续多次获得朝阳区第一名。
  最后一节是自习。班上男生小垒(化名)心跳过快,每分钟高达150多跳。孔德英知道后,一边与家长电话联系,一边让小垒在办公室休息,仔细询问他的情况。
  17时过后
  孔德英忙完一天的工作,在学生的陪伴下回家。现在是开学第一周,今天算是下班最早的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