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亲情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何义茂 时间:2006/9/18 23:25: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965
现在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走进新课程,亲情教育就更有必要性。笔者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全班五十多位学生仅三人回答是父母。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现在学生中仍有个性怪异、不知关心他人、不尊老爱幼的现象,这除了家庭教育有误区外,也有学校忽视亲情教育的原因。首先是德育工作上有误区:只重视政治观点的教育和教条式的空洞的说教。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情感教育,特别是忽视了对人类最宝贵的情感——亲情的教育。其实,亲情教育是德育和情感教育中基础的教育,魏书生曾在《家教漫谈》中说:“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孩子孝敬父母,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亲情教育,要脚踏实地的为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作好长远铺垫。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传诵不衰,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家笔墨饱蘸情感,甚至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语文教材里包含亲情的课文也很多,而且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催人泪下的《背影》,真情融融的《散步》,亲情浓郁的《回忆我的母亲》;有《小橘灯》中小姑娘对生病母亲的照顾,《木兰诗》中木兰对父亲的体贴及对父母的思念、从军还乡后亲人的喜气洋洋,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还有《项脊轩志》中作者寄寓在日常生活琐事中的对祖母、母亲、老妪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无不感人至深;也有从反面教育学生要有真挚亲情的,如《我的叔叔于勒》,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又警示我们:不要以贫富论亲疏,亲人间要人真情。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文以载道”的特点,融亲情教育于其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课文中的“亲情”特色,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如抒我情。
一、营造气氛,以境激情
心理学表明,设置一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就会大大激发学习动机,引起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开掘课本中的情,以情去敲击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之产生情感冲动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或扼腕叹息,或激情洋溢。如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在导入新课时就奠定感情基调: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一个平平常常的背影,却让人久久回味、心潮难平、热泪盈眶,这是什么原因?接着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那种缓慢深沉饱含浓情的语调与文中亲情水乳交融,就会强烈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亲情,从而沉浸其中。在这种特定的感情气氛中,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就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便会在学生心中植下深挚的父子情。又如在教学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也可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并朗诵写中秋的诗,并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激起学生思亲之情的浪花。然后让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这首词,把枯燥的无声文字变为生动的美妙旋律,以音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沉浸在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气氛中;随后通过朗诵和赏析等教学环节的深入,学生的情感便会充分进入作品的情境,引起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们走进作品,体验亲情,理解主题。
二、声情并茂,以读动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要积累、理解、感悟课文,必以读为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在各年级阅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积累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更能受到灵魂的洗礼、情感的陶冶。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使学生受到亲情的熏陶,须重视朗读,要少讲多读。首先要抓好范读,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多情的心,要能先识文中“真味”,能先“为情所困”。这样范读时才能心入其中,情融于中,才能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才能使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意境中。教师若朗读基本功欠缺,可借助名家配乐朗诵感动学生,最好是加强自身训练,提高朗诵素质。其次是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在琅琅书声中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朗读时的感情和语调,不同风格文章决定不同的朗读方法等。
三、开展活动,以行导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面临某种实际任务,可以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 和兴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亲情教育中,语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合作,开展亲情主题班会。在此项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选好能力强的语文课代表负责组织;同时分组在实际生活中调查采访,收集材料;并由各组整理后推选几名同学围绕该次亲情主题发言。在召开班会前应指导学生具体确立亲情主题,由班干编排会议程序,并可排练一至二次。这种主题班会,虽然准备时间长(约一周),但是人人参与,不仅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对亲人的具体调查、深入了解,密切了与亲人的关系,加深了与亲人的感情,从而培养了美好而健康的亲情。还可以组织亲情诗朗诵赛、以亲情为话题的演讲赛和辩论会等活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深厚的亲情观。
四、布置作文,以写悟情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将语文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接轨。在语文课的亲情教育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后,就可贴近生活,结合阅读教学布置课外作文。要求学生积累亲情材料,仔细观察亲人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并选取典型材料和细节,学习课文表达技巧,写作反映亲情的作文。这样,学生向生活学习,在观察积累中再次体验了亲情,就会激发创作欲望,写出饱含亲情的优秀作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