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  时间:2006/3/3 15:39:0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2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逐步由实验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法使人目不暇接,课改好似阵阵春风吹皱了课堂教学这泓碧水,笔者认为实施新教法,能让中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教学过程多样化,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把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1、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教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生动活泼的课内活动,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有位教师在教《鲁迅自传》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演示了从网上下载的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学生们在看投影、听配音、互相讨论等课内活动中了解了鲁迅先生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由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2、课堂上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大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习惯听觉学习,有的习惯视觉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学习,有的喜欢模仿文中人物语调神态,甚至摇头晃脑式的学习,如一位教师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当文中的先生读到“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时,“他总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有位学生边读课文边模仿私塾先生的神情举止,入木三分地再现了老先生的迂腐形象,讽刺了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他们的见解和主张,鼓励他们质疑创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各种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思维飞扬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教学中只有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才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课文知识的传授,又要适时地将课内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得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有位教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给“桥”下一定义,一位学生回答道:“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几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一个小谷,或川流不息的街道,那就形成了一座桥(后者是立交桥)。”回答虽不精练但很精彩,博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课堂上老师要处理好“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尺度,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直接查找有关资料、书籍,延伸拓宽课堂教学。
  另外,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都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外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思考勤发问、多阅读多积累,只有这样,有的放矢、科学引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启迪学生心智,那么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定能飞扬起来。
  三、师生关系平等化,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由“司令型”转向“服务型”,把学生看作是需要提供特殊服务的特殊顾客,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教师就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换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学生们才能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四、教室环境优美化,让学生纯真的情感涌动起来。教室就是“学生的家”,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学习场所,美化教室,就是美化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有时要鼓励学生去打扮教室,让他们去布置教室:张贴名人名言、悬挂伟人画像、自办黑板报、开辟“优秀习作园地”等,具有浓郁学习氛围的教室,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性情,他们置身于自己编织的“温馨之家”中,课堂上纯真的情感就会常常涌动起来,大大增加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面对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只有顺应潮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完善自己,不断地耕耘、探索、开拓,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一批的合格人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