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千秋一话题——从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说起
作者:王大绩 时间:2006/9/27 20:42: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92
北京是开放的北京,世界的北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文题材在这里贯通。北京有植物园,种植着南北嘉木奇花;北京有动物园,驯养着世界异兽珍禽;北京有博物馆,尊奉着古今贤士英才;北京有琉璃厂,珍藏着历代翰墨文物;北京有央视的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这不是北京民俗知识的考试,也不是在标榜地方主义。作文,从来没有题材“是不是”的限制,只有感悟“好不好”的标准。
当然,可能还会有人提到“三国演义”。真的,当年我就读的“宏庙小学”,是因一座关帝庙而得名。那时没有应试压力,放学之后,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窜入庙内,绕着周仓手持的大刀打斗,掀翻关帝香案上的铜炉。也就从那时起,我迷上了《三国演义》,夜夜枕读,带入梦乡。这所“宏庙小学”,正是老舍先生执教过的学校。我想,老舍先生也一定光顾过这座“三国演义”的祭殿,没准还烧过一炷高香。在老舍先生的梦境里,“五虎断魂枪”未必没和“青龙偃月刀”碰得个铿铿锵锵、火星四溅!《三国演义》因为连阔如先生的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风靡北京,在早间、在中午、在夜晚,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传遍中国世界;绝不略逊于今日坐镇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三国”的易中天教授。老舍、评书、央视,可都是北京的符号啊。物以类聚,《三国演义》想摆脱北京的干系,怕也难!不信你就随意推开一间北京餐馆的大门,十有八九都会迎面看见关老爷的神龛。三国戏是长安戏院的重要剧目;三国书是茶馆评书的主打段子;颐和园长廊是“三国演义”的画廊,中华世纪坛的黄铜甬道,也郑重镌刻着“三国”的历史足迹——“三国演义”的国家统一、建功立业的主题,正是“北京的符号”的主要内容。
甭说苏轼、关羽了,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谁不能被创造为北京的符号?北京有多少座中小学的校园里矗立着这两位科学家的塑像,楼廊上悬挂着这两位科学家的照片?他们那种热爱祖国、追求自由、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是多少北京学子的精神营养和人生榜样!我们何不写一篇作文,向北京市政府建言,追赠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北京市荣誉市民的称号,把北京城市的金钥匙隆重地送到他们的墓园。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如果有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做象征符号,必将更具有爱国与科学精神的内在力量,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此时,我想起2005年福建省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文这样结尾: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很稳定,周长短,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批评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20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是关于“圆与星”的图形材料作文。这篇作文陈述了一个并不陌生的童话,揭示出一个并不生疏的现实。如果考场作文不能呈现缤纷异彩,我们能责怪作文题目吗?作文题目非但没有设置题材的樊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着重提示过啊。我们口口声声说“新课标”,口口声声说“创新思维”,而在实际作文教学,在最应包容、最能展示学生创新思维的领域里,不但不去激发,不去激励学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去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去鞭策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孜孜以求地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反而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思维的樊篱强加给高考作文题目,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固执地指导学生虚假、空洞的“代圣人言”。那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教育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2006年全国高考的众多题目都以同样思辨、开放、贯通的姿态揭示着同样的道理。
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题给出一段牧羊人、孩子和乌鸦的寓言。牧羊人说乌鸦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则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牧羊人就是“保留以往符号”的、圆形的思维,牧羊人的孩子则是“创造新的符号”的星形的思维。
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异曲同工。这绝不是一则局限于“读书”和“网络阅读”的作文题目,它涉及的仍然是传统与时尚碰撞的广阔天地。
福建高考作文题“戈多来了”、天津高考作文题“愿景”等等,个个命题组苦心孤诣出的其实是一道题目,一道开阔、普适而贯通的题目。创建北京新的符号,体现的就是对北京现实的理解、对北京未来的憧憬、对北京殷切的期望,对北京美好的祝福;也就是期盼着人人心中都有的,但是答案丰富多彩的那一位“戈多”。
其实,我们只需将透彻理性的思维迈出一小步,我们就会洞悉,亘古千秋一话题——不只所有高考作文题目,甚或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巨制、小品鸿篇,无非都在演绎、阐发着同一个作文主题: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传统来自历史,时尚指向未来。生活在时间长河中的人们,无不在感受着新与旧的碰撞。存在决定意识,恍惚间,似乎林林总总的所有述说,都在絮絮叨叨重复着祥林嫂的那一句经典台词。
我曾以冯小刚贺岁电影的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结束过一篇谈作文的文章,这里老调重弹。就在刚才,电视里冯小刚导演口吐莲花:足球其实就是想象力和体力的结合。这不应对我们的作文有些启发吗?“想象力”就是“想得到”,“体力”就是“写得出”啊!冯导演还戏谑而又不无严肃地说: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不怎么样,但比中国足球的想象力要强些。但愿某一天,朱广沪教练不会口吐恶气:中国足球的想象力不怎么样,但比中国高考作文的想象力要强些。
为此,我惟有自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