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应该有独立的教材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1/13 11:44: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44
长期以来,由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影响,作文训练总是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之后,而作文教学本身缺乏自己的训练系列。这种教学体系,显然强化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把作文放在了一个从属者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上的作文训练大多成了摆设,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一方面,由于应试的影响,大多数老师急功近利,不愿做这方面的“无用功”;另一方面,这些作文训练题由于没有新意,缺乏时代感,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么围绕考试,猜题压题,为考试做准备;要么随意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作一次作文训练,以应付学校的检查。作文教学的这种随意性、无序性肯定是无法保证作文教学的质量的。书上的作文训练则变得可有可无,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二、作文训练有章可循
要想摆脱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作文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教材,作文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训练体系。
以前的作文教学,一般是附着在阅读教学的单元之后,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次序进行训练。实践证明,这个训练系列并不算成功。特别是教材中说明文的训练部分,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此,我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应该大胆地把说明文从训练体系中剔除出去。从小学到高中,大体上应该按照“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顺序进行训练。这种由感性而理性的训练次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作文教材的编写构想
如果我来编写作文教材,我想把教材分成三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本教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小学初中作为一个训练整体,这是作文训练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记叙文训练为主,按照“记人叙事——想像——写景抒情”的顺序由实而虚,逐步提高。在记叙文训练的过程中穿插进行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训练,按照对文体要求的“严——宽——严——宽”的尺度标准,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之势。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掌握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并进而写出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立意深刻的好文章。
高中阶段作为一个单独的训练单元,这是作文训练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侧重议论文的训练。以前的教材中,初三以议论文训练为主,事实上,由于初三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强,加上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并不宽,所以写出来的议论文不太理想。如果把议论文的训练放到高中阶段,这一现象就可以得到改观。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人主见进一步加强,又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写起议论文应该能做到论据充分,说理严谨。在抓好议论文训练的同时,穿插进行记叙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至于说明文,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大多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要求,除非他自己有表达的实际需要,否则不作专门训练。
四、教材编写的两点意见
1、写作知识的序列化、系统化
以前的作文教学,作文知识的介绍往往凌乱而无序,学生课堂上所接受的写作知识,大多是教师课堂上零星的介绍,缺乏系统性,而且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比如,话题作文这个新的作文样式,许多老师只是从一些作文资料上获得零碎的知识,什么审题、拟题、文体要求等,如果老师不做系统的学习,那学生恐怕就更不知话题作文怎么写作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又怎么能知道呢?作文教材如果能遵循审题、立意、选材、详略和描写方法等知识的系统介绍,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作文教材要适时更新
近几年,语文教材的更新很快,一些新的实验教材有时还没进行完两轮实验,往往又换成了新的教材。作文教材的编写更要缩短使用周期。“新”,是作文教材的生命。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有新意,学生使用的教材也要有新意,特别是作文训练的题目和范文习作更要有新意,这样的作文教材学生才爱看,布置的作文题学生才会爱写。这样的作文教材才会有生命力,才不致沦落到像以前语文教材里的作文训练那尴尬的境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