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教学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1/27 18:12: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60
      教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我们师生都沉浸在浓郁的诗情中。
  在学习气势宏伟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在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强调了背诵指导。我让学生琢磨用什么方法背诵这首词比较容易,引导学生从形式和每个小句子的字数下功夫,得出了比较容易的背诵方法:将全词按8个长句子处理,每个长句子末字押韵。并将8个长句子分解为:上片:4、4、4,5、4、4、4,4、4、7,3、5、4(数字即每个小句子的字数)。下片头两句是6、8(原是这种词调演唱时为了提醒听众注意以下内容是下片了,故特意变换了一下句式),其余句式同上片。
  完成了上述过程之后,我再让学生找出上下片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句子。学生找出上片中的“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和下片的“恰”(到“粪土当年万户侯”)所分别领出的以下7个小句子。又让学生分析对照上下片7个小句子中除“领”字之外的前4个小句子,都是隔句对偶的特点(这种对偶叫“扇面对”,其形式如“万山红遍”对“漫江碧透”,“层林尽染”对“百舸争流”)。随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上下片“领”字以下七小句的格调,写一则自度的“小令”,遣词造句要运用对偶手法,在第四、七小句子末压韵,每小句字数:5、4;4、4。4、4、7。这道题有助于掌握沁园春这一词调的结构艺术,同时也有利于语言的锤炼。我告诉学生,要写好本题,先要确定实在的写作对象,写好意象,努力创造出意境。遣词造句尽可能也运用对偶手法,并且最好在第四、七小句子末压韵。
  通过上述讲解,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特别是有了课文作范式,对于“小令”的写作,都兴致勃勃,不觉得有多大困难。
  下面是几位同学以校园以及嘉兴市区一些景物作为素材完成的作业:
  看红砖高塔,依旧古朴;
  电脑荧屏,紧随先锋。
  彩幅高悬,喷泉上涌,
  忆起已足百年身。
  (李明佳)
  看中山路旁,绿树似云;
  南湖水畔,人流如龙。
  车驰大道,鱼翔湖底,
  万般景象皆繁荣。
  (郁凯)
  游城南公园,美景醉人;
  范蠡湖畔,清风拂面。
  蝶舞群花,莺鸣翠柳,
  大好江山数今天。
  (金一云)
  望小区内外,高楼林立;
  大路上下,奔车不息。
  老人闲谈,小孩嬉戏,
  文明花开乐心底。
  (钱淳川)
  显然,这几位同学的作业,都能抓住中心意象,抒发了爱校爱家乡的情感,有一定的趣味。形式上除了平仄不较外,能按照要求写,可见理解课文内容基本到位。
  有了上述学习形式和内容的铺垫,学生学习以下的《相信未来》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两首现代诗,更是小菜一碟。在学完了“吟诵青春”整个板块之后,我让学生试写一首即事抒情或借景抒情的小诗。要求以学过的诗歌为模仿对象,以某件事或某个景物为特点,不要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空抒感情。
  我告诉学生,从学写即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诗入手,有一点事件的由头或有一个依托的对象,以免内容空洞。为了使指导切实有效,我说我先弄一首请大家批评。
  我先让学生回顾校园中心的小山、主题雕塑(展开的大书造型)以及四面的环境,接着我以“校园即景”为题,抒情道:
  钟塔高耸廿四米,
  五馆十楼收眼底。
  塔前雕塑书页动,
  弦歌不辍一世纪。
  我的吟诵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趁热打铁,决定再举一例。
  我向同学们谈了上一天下班路上的一件事:我骑自行车行进在纺工路上,赶上了也骑着自行车一边兴奋地说着话,走得比较慢的(我们班上的)江琦和刘昕同学,我喊了她们,她们喜出望外,高兴地谈说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情况。回家后我觉得这件事挺有趣味,联系最近正在教读诗歌课文,要让同学们学写诗歌的计划,想,何不以此为题材写一首为同学们示范呢!想到这,我拿出纸笔,以“刘昕江琦回眸乐”为题即事抒情道:
  翩翩两骑前是谁,
  刘昕江琦笑风生。
  一呼双应回眸乐,
  争说两人课上情。
  听了我的朗诵,很多同学都笑了起来,有的还欢呼雀跃。我一鼓作气,请同学们自主选择题材,也各自写一首诗。大家纷纷拿起笔来,当堂写成了40多首习作。其中刘昕同学的《无题》写道:
  半夜窗外透莹光,
  小玲今夜睡不着。
  披衣下床翻开书,
  明天学到第几章。
  这首小诗似乎受了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影响,看到窗外的月光,小玲披衣起床,翻开书,为明天的课程预习。四句诗以事件的先后为序。那小玲正是刘昕的化身。
  语文课代表顾晓佳的《竹》写道:
  忆君成长路,
  一步一小结。
  道是口中物,
  却还映青天。
  此诗首句用“忆”字引出“竹君”的成长过程。竹笋确是一节节长高的。“结”“节”谐音双关。回想起竹笋的爽口,当时不注意“她”长成竹子后,青青翠翠,跟蓝天交相辉映的情景。
  徐燕萍同学说以前从来不喜欢诗歌,这天她也情不自禁地写了题为“十分之一的浪漫”的一首:
  城堡里找不到自己的背影
  慵懒地躺在绿的田野
  绿色在你的眉头渐渐凋谢
  坠落到一口没有爱情的枯井
  有个声音在我的心头被你分解
  嘴上的谎言也叫它马上破裂
  我的精灵
  还给我十分之一的浪漫
  赐予我热情
  这首小诗抒发了告别慵懒、勇于创造的蓬勃热情。浓烈的情感喷薄而出,更为可贵的是抒情凭借了“城堡”“绿野”“美眉”“枯井”等意象,显得“华而有实”。韵脚似乎漫不经心,但仔细一品,也挺精致:前四行“影”与“井”押韵,接着两句“解”与“裂”押韵,最后三行“灵”与“情”押韵。变韵的形式又与蓬勃的情感契合。徐燕萍听了我的点评,高兴地说:“老师说得那么好,我事先都没想到。”
  这次诗歌写作获得了很大成功。在此后的专题作文实践中,结合教材要求,我让学生找一张老照片,题写一首小诗。
  写作之前我先在教室里播放了下面这张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到了一所乡镇中学任教,环境相当艰苦。但她工作十分勤奋努力,业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一个机会,市重点中学招聘教师,她应聘成功,我们成了莫逆之交。我的经历与照片中的女孩相似,她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共鸣,所以后面这首诗我是一气呵成的。
  感动那个年代 
  感动那个年代,
  母亲女孩男孩。
  照片上的黑白底色,
  把那个年代的特色记载。
  女孩发髻上的红花不红,
  迷惘的眼睛冷看这个世界。
  这女孩要经受多少磨难,
  我从心底发出感慨。
  男孩是初生牛犊,
  两眼虎视眈眈。
  男孩的命挺硬,
  有着倜傥未来。
  女孩头上是这样大的花,
  我看出是稀有的杜鹃。
  花语无声,
  如何使女孩颜开?
  十年三千六百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珠纵然投暗,
  黑暗怎能遮住光彩?
  小楼孤灯下,
  炼狱门洞开。
  倔强的生命,
  终于冲出三界外。
  你是口袋里的锥子,
  尘世自有慧眼在。
  你是深山里的野花,
  自会有探索者青睐。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感激命运,
  巧作安排。
  真的要感谢命运哪,
  命运就是我们的性格和气派。
  曲折的人生,
  竟使我们走到一块!
  有了先前的指导学生写诗的基础,后来这次题照也获得了很大成功。限于篇幅,学生的习作姑不引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