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招考”进城 招出多少尴尬?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2/18 11:35:31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2163
9月24日,11名鸦鹊岭高中教师进城已近1个月。但记者在走访该校时,高三(5)班一名杨姓学生还在回想以前给自己上数学课的胡老师。他说:“胡老师的课讲得很好,过去两年都适应了他的教学方式,但自从他调走后,我们现在还没适应新老师的讲课风格。”
谈到高三年级的突然合班,鸦鹊岭高中有关负责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学校的应对措施,但他们表示,今年调走的教师大多是学校骨干或工作年限比较长的。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在刚调走的11名教师中,即便教龄最短的也有6年,最长者有13至14年。他们的年龄也大多在30至37岁之间,一般都有2至3届高中教学经验。
而依照该校教师的培养周期估算,培养一名校级骨干教师一般需要4至6年;培养一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一般得8至10年!
“在这次招考中,虽有部分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进了城,但多数还是各农村学校的把关教师。”鸦鹊岭高中一位资深教师说,在现行的社会观念下,对于公开招考形式,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种“考过则优”的认识,“进城教师即便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和家长就会认为,调走的都是最优秀的,留下的都是差的,这样,没走的教师会觉得自尊心受损,不愿安心留在农村学校任教,这就可能影响农村学校的稳定”。
该校一位在这次招考中失利的教师则认为,公开招考对年轻教师是一种促进。因为进城工作本身具有很大的诱惑,而“这种招考就会逼着年轻教师主动去学习,以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招考上调的对象都是农村教师,这又会给原本师资不足的农村学校带来新的困难和危机。
对于这些影响,当地教育局在最初制订招考方案时,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一场触及传统的艰难改革
据了解,宜昌市夷陵区,是2001年7月撤销原宜昌县建制而设立的一个具有明显县级建制特征的新区,也是湖北省率先完成“普九”目标的先进县之一。但与其他许多地区不同,这里的农村人口约是城区人口的4倍。这种人口的分布特征,实际上决定了全区必须配备大量农村学校。而因该区农村多为山地,人口密度较小,这又决定了学校规模不能太大、布点不宜过稀。尤其在“普九”阶段,为了使更多的农村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布点密度。
但是,夷陵区与全国许多地区情况相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出生率的相对降低,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一边是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区务工,一边是许多农村学校遭遇不同程度的生源不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撤并,目前全区学校已经由过去的116所减至90所。但冗余教师的消化与安置,成了历史留给今天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
在夷陵区,城区究竟有多少农村流动人口?当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是两万多人;也有人说,是3万多;还有种说法是5万多人。若以取三者平均值的办法测算,全区流动人口大约也有3.5万!而至于人口出生率降低一说,据该区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去年全区有1.1万名初中毕业生,今年只有7900多人,明年将降至6000人。学生人数的减少,意味着该区的教师需求量也将逐年呈负增长趋势!
“传统体制的惯性力与现实间的矛盾,决定了教育内部改革的艰难。”夷陵区教育局局长陈立静说,历史留给夷陵区教育的两大难题,是推动今年农村教师进城改革的直接动因:一是以前农村教师进城大多是直接调动,一般不经过业务考核,其他教师意见很大。“凭什么调他,不调我”,这是每年备受教师质疑的一个突出问题。二是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使全区师资队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农村教师严重超编,城区教师严重不足。
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超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从外引进,就会使原本超编严重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超编。因此,盘活并用好现有师资,是解决队伍超编的最佳办法。”陈立静如是说。
那么,夷陵区目前的教师队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该区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区在校生6.4万人,其中城区两万余人;教师总数为4422人,其中城区1500多人,约占全区教师总数的34%。但该区整个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前几年全区有879位民办教师转正,以及适龄儿童入学高峰已过,导致农村教师严重超编。而在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城区学校在快速扩张,又导致城区教师严重不足。
据夷陵区教育局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郭道林介绍,城区教师的缺编主要表现在高中。他说,以城区的3所高中为例,按湖北省规定的高中生师比13.8誜1(简称“省定标准”)测算,有着3100多名学生的三峡高中,今年秋季开学应配备224名教师,但该校目前只有210名;有着4900名学生的东湖高中,本应配备357名教师,但目前只有307名,与“省定标准”还差50名;有着3100名学生的小溪塔高中,目前只有160多名教师,与“省定标准”也差50多名。
据今年7月27日夷陵区区长熊伟《在全区教育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试点动员会上的讲话》中介绍,目前全区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地域结构失调、学校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和整体数量超编等结构问题。
就教师数量而言,按今年秋季学生数配编,全区小学教职工超编400多人,初中超编300多人,高中缺编150多人,而且学科结构极不合理,即使在超编严重的初中和小学,有些学科的教师也严重紧缺,有的学校甚至到了难以开课的地步。就教职工年龄结构而言,全区50岁以上教师有110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1/4,有的边远学校甚至一度没有50岁以下的教师。
在记者走访小溪塔高中时,该校副校长李超介绍,他们学校创办时间虽然只有8年,但学生数每年都在以300至400人的速度增长,对教师的需求每年也在以20至30人的速度递增!
李超说:“自2002年高中进入入学高峰期后,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当紧张,由于师资不足,所以班级一般都偏大,许多班级都有60至70名学生。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难题,前几年学校都是通过委托区教研室推荐优秀农村教师的方式,临时从农村学校‘借调’部分教师,以应对暂时出现的学生入学高峰。今年通过公开招考,我们学校就一次引进了28名教师。”
城区教师缺编,那么农村学校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鸦鹊岭高中,记者找到了该校校长陈晓波。据他介绍,目前该校在校生1241人,在职教职工97人,其中专职教师85人。若以“省定标准”计算,鸦鹊岭高中需要配备90名教师。
与鸦鹊岭高中一街之隔的鸦鹊岭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初中。全校15个教学班,共有961名学生,配备有58名教师,生师比为16.6誜1,低于去年全国初中生师比17.8誜1的平均水平。
现实摆在眼前,如何妥善解决农村教师超编和城区学校教师缺编之间的矛盾,成了制约夷陵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一场涉及城乡教育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但是,改革到底应当从哪里“破题”呢?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