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魏书生的“遇事商量”
作者:南城区 肖海蓉 时间:2006/12/27 18:28: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9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知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身为老师的我也吃过这样的“哑巴亏”。想到这里,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认真思索起来,原因无外乎下面几点:
第一,商量就是尊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将“尊重的需要”放在第四个层次,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足以说明“尊重”在人的心理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做领导的,遇事能同下属或群众商量,这就是尊重人,做老师的,遇事能同学生商量,这也是尊重人,做家长的,遇事能同了女商量,这还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人,人们会尊重他,因为你满足了他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他心里会感到愉悦,自然也会乐于做你所要傲的事了。
第二,商量就是平等。人就是这么个怪脾气,平等待人的人,讨厌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人。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官位越高,学问越博,地位越尊,如果你能平等待人,则大家越会敬重你,你遇事商量,遇事相“求”,大家岂有不乐而为之之理?仔细想来魏书生“遇事商量”的管理方法,不仅平等民主,充分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管理能力等诸多能力,在一个班级里,一个教室,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无限的展示机会。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在班级这个小型社会里,得到了发展和张扬。
第三,商量就是沟通。人们曾把学生与长辈间的隔阂形容为“代沟”,教师与学生之间,领导与下属或群众之间,会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沟壑呢?结论应该是肯定的。有“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方法不当而加宽了沟的距离。“商量商量”能够沟通思想,填平鸿沟,和谐情感,加深友谊。也正因为如此,大事会“化小”,小事会“化了”。
据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魏书生之所以如此看重“商量商量”,就因为它是上下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润滑剂。由此。我们就要呼吁,领导、老师、家长们,遇事还是多多同自己的下属,同自己的学生,同自己的子女商量吧!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教师是广阔的心灵世界观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让我们以魏书生老师为楷模,以他那高尚的师德,积极的人生观态度,及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来勉励自己,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