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武隆县长坝中学校 蒋邦勇 时间:2007/1/16 23:16:3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46
首先:在阅读时积累。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光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其所得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局限于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语文的技巧。因此,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积累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学会咬文嚼字。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优美,美在什么地方呢?原因就在一个传神的“泻”字上。那么这个“泻”字为什么用得好呢?此时,就应该引起学生的思考。第二:积累优美词句。文章中出现的词句,可以在习作中引用、化用或仿写。比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将山比喻成女子刚描过的眉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作者却巧妙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一点痣,想法的确新颖,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第三:积累美段。那些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以及闪耀着哲理光辉的名言警句,都可以作为语言材料积累起来,积累多了,习作信手拈来,既可为习作增色,又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我与地坛》一文中,“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作者在经历了残疾自伤、“失魂落魄”的彷徨和低迷情绪后,面对古老但却充满生命意识的地坛所参悟到的关于生与死的哲理。如此深邃的人生启示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甚至生活态度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次:在阅读中想象。
在阅读中,不仅要仔细领会,看别人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且产生感染效果的,还要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的想象,别人没写的自己要大胆写,别人写的自己要创新。比如读了《游子吟》后,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微笑着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从而能更深刻的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层内涵;读了《荷塘月色》后,文章结束处写到作者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那么并没有完全摆脱现实困扰的作者,在经历过短暂的“游荷塘、观月色”的放松和喜悦之后,又将以怎样的心情和心态来面对人生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也就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通过阅读作品,我们不仅能涉猎到更多的表层文字,更能通过想象,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填补“空白点”。
最后:在阅读后感悟。
读了别人的文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新思考、新见解,不妨在分析、思考动机出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最有针对性的感受写下来,还可以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让自己走近历史的隧道与时间定格、倾诉、交换、领悟、寄托、类比,或许更多。比如读了《七步诗》,曹植的一“燃”一“泣”的箕豆“相煎”,来比喻哥哥曹丕对自己以及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更多地体现了亲情、友情,为了供自己同胞兄弟姐妹上大学,过着艰苦的生活,还有更多不愿留名的资助者慷慨解囊,圆了学子的大学梦,让家庭充满了亲情,让社会充满了和谐。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在矛盾极其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出场,并成功说服了赵太后,化解了多组矛盾。我们在感受触龙高超的游说技艺和缜密的思维的同时,也应思考如果是自己,自己又将采取什么方式运筹帷幄呢?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大量阅读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宝库的“内存”,并能在阅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迁移知识的水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