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大纲解读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7 7:51: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月中旬揭开面纱,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各科命题专家对《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是2007年全国实行“3+文综/理综”模式高考命题的依据。 
    综合各地对高考大纲的解读,发现新考纲的趋势是淡化了应试色彩,重视考生能力,其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与去年的高考考纲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都有变化,其中语文变化最大。 
    语文:作文不限文体勿用网络语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三、语言文字运用。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字;四、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试卷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 
    试题变化 
    1、不考繁难字冷僻字。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大家钻冷僻、繁难字的导向。 
    2、“常见应用文”改成“常见体裁的文章”,外沿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歌等文体也认可。 
    考纲在有文采的问题上作了两点修改:一是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用词贴切”,二是把过去的“文句有意义”变成“文句有表现力”。这就要求考生不要追求词藻的堆砌,鼓励学生写语言和内容高度统一的文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备考建议】 
     考生要训练各种文体,注意一些自然、人文科学的新闻以及前沿科技成就。此外,时下学生因受网络语言影响,在作文中使用大量不规范的生造词和语义掺杂不清的语句,这一要求表明,考生如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