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之解读
作者:不详 时间:2007/2/25 21:15: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15
1、从试题上看,对字音、字形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加上“常用字”表述更加准确、科学。今年高考《考纲》中的“识记”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的内容,将原有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变“宽泛”为“明晰”。
(1)语音考查重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及异读字,加上了“常用字”,应该说对这一考点的要求降低了,范围也以常用字为主,考生在备考此考点时,要更多地关注教材中的重点词语的读音,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易误读的字。
(2)“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字形考查重在音近与形近致误两大类,应特别注意因形音均相近而致误的别字以及易混字,2006年的大纲加上了“常用”,意在提示考生在对此考点不要漫天撒网,而应以教材中出现的词语和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为主,如《咬文嚼字》杂志上归纳的100个错别字要特别注意。主要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等。另外,以3500个常用字为基本语素构成的词语可适当多加留意。
2.今年高考《考纲》“作文”部分的“发展等级”的内容又发生了变化,在“丰富”这一要点中增添了一项内容就是“论据充实”,它弥补了在此要点中只强调形象而弱化思维的不足,变“残缺”为“完美”。
增加了“论据充实”,意在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积累论据,在考场上要善于应用论据,且能做到精要熨帖。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进年的作文要求会像2006年的湖南卷作文那样,规定考生只能写议论文这一种文体。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在备考中,贮藏充实精炼的论据对2007年的高考是大有裨益的。
3.“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词语生动”变为“用词贴切”, “文句有意蕴”改为“文句有表现力”,这一调整,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客观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做到“词语生动”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而“用词贴切”则是容易做到的的。“文句有意蕴”的语言的很高境界,对广大考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文句有表现力”就很切合决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水平,这样调整,降低了考查难度,也更有针对性。这些改动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4、“作文”部分的总体说明中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改回到原来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因为说明文和应用文有交叉关系,改回更科学、更宽泛)。
总之,今年的高考《考纲》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从而稳定性更大了,科学性更强,针对性更高,考查方向更明晰,考查内容也更具体。只要更深入细致地研究和猜想,挖掘其用词的潜在内涵,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依纲来备考,相信经过四个月的奋战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