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1
- 资源简介:
约5770字。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阅读《上图书馆》第九段,思考: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我们能够明确的感知到,最大的变化是阅读的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者要找到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由此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
B.人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必须是杰作。研读杰作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
C.“读屏”可以实现“视通万里”“一屏万卷”,从而拓展求知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体验,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
D.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阅读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不过二者针对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B.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
C.两则材料都针对读书发表议论,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朴素犀利,富有哲理。
D.空暇时间通过电子书精读世界名著,掩卷沉思,反复品味,也能提升精神境界。
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古人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赵恒《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C.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6.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班主任面向全班同学征集阅读建议,准备择优张贴上墙,以期启迪同学,提高阅读效果。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