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随课练
- 资源简介:
约773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随课练
《荷塘月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巨大的张力,他有独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有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这年仲夏,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国内军阀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迫于______,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双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凭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1948年8月20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常______,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为苦……”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一一鲜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囊中羞涩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B.生灵涂炭 入不敷出 病入膏肓 捉襟见肘
C.血雨腥风 入不敷出 每况愈下 左支右绌
D.生灵涂炭 囊中羞涩 病入膏肓 左支右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就其效果进行赏析。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对荷花有着异乎寻常的爱。从乐府的《采莲曲》到周敦颐的《爱莲说》再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① 。荷花之所以能够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② ,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气质的淡雅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卓尔不群,有如谦谦君子一般。③ ,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第三个原因,那便是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