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练习题11
- 资源简介:
约12990字。
6.1《记念刘和珍君》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①书记
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②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③,且得慰蹉跎。
【注】 ①高三十五,高适,在族中同辈排第三十五。②主将,哥舒翰。高适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③朱绂(fú),指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高适的年龄和创作,一“老”一“新”,体现了高适的老有所为。
B.诗歌颈联中的“才子”写高适文物兼备的才华,“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
C.诗的尾联写诗人听闻高适已经做官,感到欣慰,“蹉跎”与首联的“老”相对应。
D.诗作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事实的追记和感慨,又有对所想象场景的描述。
2.诗的颔联写到“美名”和“佳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作文
3.下面是某网友摘录的网易论坛上一些网友在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后发的帖子。如今,我们也学了这篇课文,请你在后面跟个帖吧。(200字左右。内容切题,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请勿用网络语言)
网友1:历史在不断重复,只是鲁迅先生再也不可重现了。先生即使没有其他建树,只凭此一篇文章也可传世不朽,因为文章里有人性的光辉与尊严,有爱的沉痛和恨的切骨,而这些是某些知识分子所缺少的。
网友2:时隔20年,重读《记念刘和珍君》,仍心灵震撼。为刘和珍泣,为鲁迅叹,苟活在血色中的我们要更奋然而前行!
网友3:这位伟大的女性是为中国而死,为你我而死的,有心的国人会永远记得她的英名——刘和珍。
网友4:我在高中时,知道了刘和珍,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她是一个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而英勇就义的英雄,向她致敬,给她献花!深深鞠躬,向她学习!
跟帖:
三、文言小题
4.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① ② ③ ④
四、小阅读
5.《记念刘和珍君》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为了忘却的记念》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两处的“忘却”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