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50字。
第一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
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八项执政本领”。
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搞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
(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
材料二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客观精准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发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
C.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
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等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
C.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领导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D.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要想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仲尼之将丧
冯 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