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多媒介》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550字。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善用多媒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不同媒介,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第二部分 善用多媒介
活动一:设计
布置任务:
学校近期拟举办端午节文化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结合要求,请完成下列活动。
1.讨论确定端午节文化活动宣传主题。
示例:传承中华文化,了解中国端午节蕴含的精神。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增进感情,让大家感受到节日气氛,和家的气息。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过一个难忘,有意义的温暖节日。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展板展示于活动场地)
A端午节的来历;
B端午节的节日意义;
C全国各地或国外的端午节习俗;
(2)包粽子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A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B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C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D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