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同步测试
- 资源简介:
约4820字。
谏逐客书
一、课内基础练
1.(3分)下列对句子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太山不让土壤”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意思不同。
B.“而歌呼呜呜快耳者”与“使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快”意思相同。
C.“移风易俗”与“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易”意思相同。
D.“却宾客以业诸侯”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两句中的“业”意思相同。
2.(3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B.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C.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D.裹足不入秦
3.(3分)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B.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C.故能明其德
D.却宾客以业诸侯
4.(3分)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谏逐客书》中特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私门”与“公室”相对。所谓“公室”是君主帝王之家。因此,《谏逐客书》中的“私门”是平民百姓之家。
C.“丹青”,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5.(8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以水为例,从反面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先以泰山与河海为喻,进而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彰明美好的德行。
(3)李斯在《谏逐客书》的末尾作结时指出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具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李斯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