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42
- 资源简介:
约7190字。
2.《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迫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在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2.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D.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二、填空题
3.文学常识填空。
“乐府”,最初是 名称。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 名称。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这些诗也叫乐府诗或 。后来,苏轼把它的 集取名《东坡乐府》。《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 陈 (编者)编录的 。《乐府诗集》由宋代编。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早期的现代诗歌起步阶段,胡适、郭沫若等皆主张新诗应与传统文化、古体诗决裂,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一旦废除古体诗的格律,随之而来便是诗歌创作形式的“极端”自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来说,旧的诗歌形式被“废除”,新的诗歌理论尚未建立,这时是诗坛最混乱的时候,许多新诗人简单地将白话当作白话诗。这也是为什么五四时期部分人士反对白话诗,认为新诗不是诗,即便是当时提倡并写作新诗的俞平伯也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中国现行白话,不是做诗的绝对适宜的工具。”
第一位宣布与古体诗决裂的白话诗人胡适同时也是第一位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理论的学者。胡适提倡“作诗如作文”,即“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然而在他的早期诗歌创作中仍然有割舍不掉的传统诗歌的形式:
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
臧晖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飘萧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比起一面要割裂传统,一面又不自觉的被传统所影响的胡适,郭沫若则是对传统的彻底的断裂者。《天狗》《笔立山头展望》《立在地球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