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翠竹》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0 16:56: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70字。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层层推进的结构和寓情于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和分析文章内容及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句式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军民的勇敢与顽强,学习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难点
  学习寓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
  1.井冈山翠竹图片;
  2.查阅井冈山的相关资料;
  3.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的竹。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我国古今文人,爱竹咏竹者也众多,如苏轼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井冈山的翠竹是什么样的吧!
  作者简介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家。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以散文最为著名,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
  文本链接
  井冈山,在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此处的统治力量薄弱。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起义农民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整体感知
  1.听朗读音频。
  (1)感受文中浓郁的带有抒情意味的语句。
  (2)体会其中洋溢着对井冈翠竹及其所代表的井冈军民的浓烈赞美之情。
  2.在作者眼中,井冈翠竹有哪些特色?
  郁郁苍苍、密密麻麻、修直挺拔;甘于奉献,勇挑重担,坚贞顽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3.这是一篇什么样体裁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记叙文(散文)。主要讲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文精读
  1.作为自然界的竹子,井冈山的翠竹有哪些特点?
  竹多,竹密,有的修直挺拔,有的亭亭玉立。
  2.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用井冈山的翠竹做过哪些事?
  搭帐篷,做梭镖,盛水,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摆过竹钉阵等。
  3.根据语气,指出下列语句的类别。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疑问句/反问句)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