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2710个字。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潘文阶
第一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
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有表情朗读诗文,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把握诗文基调,理解诗歌内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找出诗中美妙诗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相关资料】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前导语,理解课题:《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二)基本知识的学习:
1、阅读直至能有感情地朗诵(注意节奏和重音)。
【提示】(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加重音。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②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
③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④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上
3、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和书写:
高山之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
(三)自主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由几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朗诵词放在歌词前,起什么作用呢?
第七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第一、二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
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相关资料
1、介绍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简介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最后一课》。
3、介绍小说常识: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第十课《木兰诗》导学案
第一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
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探究,学习本诗叙述详略得当,描写细腻传神,形象塑造真实感人的写作方法。
3、反复诵读,分析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导语】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就是这故事。
【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基础知识学习,基本能力训练
1、第一步阅读: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
著我旧时裳傍地走
2、第二步阅读,结合课文注释读懂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诗歌脉络。
【提示】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四个部分,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3、第三步阅读,基本能背诵。(背诵指导:①化繁为简,各个击破法;②领会意图,再现情节法;③小组内接龙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