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375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城区二中 金 鑫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重点语段阅读。
复习方法:教师点拨,讲清要点、学生识记,归纳总结,配套练习。
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课时:二课时(一课时归纳,一课时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亲爱的同学们:
春去夏来,花盛人忙,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与我们告别,在本学期中 ,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的30篇精彩课文,组织了6次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背诵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文,欣赏了一些闻名世界的文学名著……我们从一点点的词句学习中积累语言,学习运用;我们从一篇篇的美文中享受语文,汲取营养;我们从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实践创新,发展能力;我们从一部部的文学名著中认识生活,了解世界……让我们在本学期学习即将结束之时,全面回顾一学期的语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仔细归纳语文知识要点,精心梳理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所得,并通过练习巩固、强化学习,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形成语文运用的实际能力。只有把眼前的知识点牢固掌握,才能在将来的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那我们就准备开始复习吧!
二、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主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四)、重点语段阅读 。
1、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2、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3、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4、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5、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6、重点背诵:
第二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