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5890字。
老山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
3.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陆定一、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层次。
2.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朗读下面的诗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在饥寒交迫、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战士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展现出怎样的精神?让我们走进《老山界》,一起探寻那段波澜壮阔又震撼人心的历史 。
板书课题:6 老山界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陆定一”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为党的思想传播贡献卓越。在文学领域,他以《老山界》一文闻名。其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老山界》创作于 1934 年 12 月,背景正是波澜壮阔又艰难卓绝的红军长征。彼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妄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红军浴血奋战突破封锁线后,为向湘西进发,必须翻越老山界。这座山陡峭险峻,山路崎岖,给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红军凭借顽强意志成功翻越,粉碎敌人围堵计划。陆定一作为亲历者,满怀对红军的敬佩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写下此文,生动展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无畏。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辨一辨形近字。
(4) 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
学生: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