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810字。
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开场秀中,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它融入了十几种非遗元素,下面,让我们跟随同学们的脚步,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栏目一】
非遗知识我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定义的“非遗”主要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非遗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是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截至2023年9月,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57项,处于世界前列。
1.一位同学对词语的读音和字形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载”在文段中是“承载”的意思,应读zài。
B.“处”在文段中是“置身”的意思,应读chù。
C.因为表达“发展过程中的标志事件”的意思,所以“里程碑”一词中没有错字。
D.因为表达“截止到(某个时候)”的意思,所以“截至”一词中没有错字。
【栏目二】
非遗项目我推介
项目一: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17世纪初叶,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后期工序将版画的刀法韵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融为一体,两种艺术相得益彰。它通过寓意、写实等手法表达美好情感和愿望。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怀抱鲤鱼,手持莲花,寓意生活富足,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家喻户晓,雅俗共赏。
项目二:
古琴
古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位列文人“四艺”之首。《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一生钟爱古琴,做了很多关于古琴的研究。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演奏者可以运用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出四个八度,其技艺真可谓巧妙绝伦。古琴音域宽广,有时轻柔幽雅,有时振聋发聩,诸多复杂的情感便从中流淌出来。
2.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B.家喻户晓
C.巧妙绝伦
D.振聋发聩
【栏目三】
非遗保护我关注
近年来,①跨界融合与数字赋能等非遗保护方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元素,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在中医药领域,②创设虚拟的中草药体验场景,丰富受众参与式互动体验,增强中草药文化的传播效果,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在古乐器领域,使用数控机床的乐器制造、3D建模等方式修复古乐器,③用AI技术复原音色,实现中国古乐器声音频谱的版权认证。④此外,北京乐器研究所将古乐器复原与非遗技艺相结合,把“燕京八绝”中的金漆镶嵌、景泰蓝等技艺用在被复原的琴上,使乐器成了“行走的展览品”和“移动的非遗博物馆”。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句子后发现,下列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通过准备非遗宣传展板,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巧运匠心•薪传非遗”有了一定的认识。请用上“学习”“传承”“担当”中任意两个词,写出你的思考。
【栏目四】
非遗节目我知晓
作为开场节目,集合了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