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5450字。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本题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瞰(kàn) 伫立(chù) 莫衷一是(zhǒng)
B.追溯(shuò) 抉择(jué) 一气呵成(hē)
C.宽恕(shù) 轮廓(kuò) 矫揉造作(jiǎo)
D.亘古(gèn) 胆怯(qiè) 忍俊不禁(jìn)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伫立(chù)——zhù,莫衷一是(zhǒng)——zhōng;
B.追溯(shuò)——sù;
D.忍俊不禁(jìn)——jīn;
故选C。
2.(本题2分)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__________,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扩宽__________,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有延续性的,中华文化又是融会贯通的,很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如果对文言文一窍不通,那根本无法深入研究。从个人修养上来说,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__________,深化自己的思想,对个人气质、生活态度都有影响。
A.载体 视线 素养 B.承载 视线 教养
C.载体 视野 素养 D.承载 视野 教养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载体:科学技术上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名词。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动词。
第一空,结合语境“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分析,这里用名词“载体”;
视线:看东西时眼睛与目标之间的假想直线。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第二空,“拓宽”与“视野”搭配,指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领域扩大,以更稳妥地达成目标。
素养:平日的修养。
教养:教育培养。
教养是从小受原生家庭父母亲的敎育培养,形成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素养是自身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的。
第三空,结合语境“从个人修养上来说,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__________,深化自己的思想”分析,应用“素养”;
故选C。
3.(本题2分)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山水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②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③精神是文化的内核。④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⑤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追求形似的“山水画”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B.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中”;
故选B。
4.(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何以阅读□读书知人,读史阅世。读王佐良,他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有深刻洞见,今天读来仍有启发意义□读叶嘉莹,她由词体美学意蕴提出“弱德之美”,充满温柔的力量;读厉以宁,他以经济学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的学术著作,其理论创见与深厚学养、严谨学风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密不可分□
A.: ; 。 B.? ; ……
C.: 。 …… D.? 。 。
5.(本题3分)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我军人马众多,迎战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表现了出来。
C.低沉的黑色、紫色,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渲染出一种悲壮惨烈的意境。
D.全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妥帖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
(本题9分)阅读《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一文,完成问题。
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
李嘉睿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写景亦写情,流传至今。
②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从气象规律来看,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确降水量相对较高。
③清明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北半球日照时间增加,大地逐渐回春。同时,大气环流频繁调整。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仍比较活跃,虽然实力已无法与冬季时相提并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