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安一中青年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27 14:18: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00字。

  2024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秦时期,隐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游戏,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颇为流行,尤以齐楚两地为盛。据刘向解释,隐书收录的是一些对谈性的语段,参与一方故意隐约其词向对方发问,对者一边思索猜测,一边描述应答。隐语的话题无所不包,但双方都是暗示,并不明言,故隐语游戏是智力和语言的较量。
  ②隐语目的是委婉表达,可谓用语言来捉迷藏。刘勰总结为“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即用隐约的言辞来暗藏某种意思,用曲折的譬喻来暗指某件事物。因此,隐语有明显的“体物”特征,交流双方常常要变换角度描摹,隐讳提示,曲为渲染。如楚庄王为政三年毫无作为,大臣看不过,遂以隐语进谏:“有鸟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楚庄王好隐,马上心领神会,答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对方遂止。这则隐语就是先秦时流传甚广的“大鸟之隐”,隐语为双方提供了委婉的交流途径。
  ③隐语要“隐”,但更要委婉揭示主旨,不能让人彻底摸不着头脑,故常用譬喻。不过细细推究,“喻”和“隐”虽都拐着弯儿地说,目的却完全相反。对此,闻一多分析道:“喻训晓”,是借其他事物来把本来说不明白的尽量说得明白点;而“隐训藏”,是借其他事物来把本来可以说得明白的,故意说得不那么明白。如此,才引得人们好奇,努力去猜,方产生机趣。因此,隐语有点像猜谜,但不完全一样。谜语重点是“猜”,一旦猜中,游戏结束。而在隐语游戏中,一方进“隐”,另一方即便猜中也不能“说破”,一定要根据这个谜底创作出另一个谜面,两个谜面指向同一事物,才叫游戏完成。所以,隐语的游戏双方除需足够的机敏智慧外,更要有铺陈描摹的言语能力,方能游刃有余。
  ④隐语具有娱乐、测智、言理、讽谏等多种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说者由此见风趣机智,以旁观对方的懵懂摸索为乐趣。而应对者出于本能的好奇,也产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几经摸索之后恍然大悟,发现其间巧妙,愉悦的心情随之产生,这些都是隐语为时人所喜爱的心理因素。同时,隐语是一种即兴的语言游戏,一个人善隐,必定思维敏捷且有出众的言语描摹能力,因此,隐语的流行亦显示出古人对于智慧和语言的崇尚。
  ⑤隐语在后世发展有两个流向,一是转化为体物之赋,一是转化为谜。
  ⑥隐语需以大量相关线索予以提示,曲为渲染,或围绕事物描摹情景,或针对事物摹写特征,这就给铺陈状物的赋体的产生留下极大的拓展空间。隐语这一“体物”特征在荀子《赋》篇中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强化。《赋》篇是我们迄今所见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而其“纯用隐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品中先由“臣”提问,分别针对五种事物多方描述其特点和作用,然后请“王”作答。后者并不直陈谜底,而是以问为答,对所述事物再作进一步猜测性描摹发挥,这和隐语的特征和玩法都是相同的。
  ⑦而谜则更多是隐语的自然延伸。当隐语由专注于描摹转而落脚于“猜”出答案,就成了“谜”。这种游戏重心的变化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从史料记载看,在曹魏之前,隐语主要还是君王身边俳优或俳优类文人讥嘲逗趣的游戏,也由此被正统所轻视。文人瞧不起俳优的肤浅,戏谑之隐的玩法遂发生变化,滑稽调笑的成分逐渐减少,斗智的成分则逐渐增加,谜语就出现了。
  ⑧谜之所以被称为“谜”,是因为它闪烁变换其辞,使人迷惑。有迷惑,才有探寻的欲望,游戏才令人着迷。一般而言,创设谜语有两种方式:一是“体目文字”,“体”即分解;“目”即辨识,即对文字进行离拆描述,可谓拆字谜。二是“图像品物”,即刻画描摹事物的相貌特征,谜语中的“打一物”都属于此类。这种谜语比拼的是文思是否纤巧。后世描摹状物的文人诗蔚为大观,究其实也是这种中国古老游戏的发扬光大。
  ⑨隐、谜都是用文字捉迷藏,追求语言“欲隐而显”,既不能使人一望而知,又不能使人永远猜不着。游戏双方在问对中显示智慧和语言才华,创造出令人着迷的紧张,又继之以欢笑和松弛。游戏依赖智慧又创造智慧,语言的巧妙组合也形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遂引起美感,带来谐趣,给人愉悦,这都是言语游戏的魅力。整体看,古代早期的隐谜都属于“原始的制作”,常具有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感觉,纯朴而奇妙的联想和滑稽,所以多含诗的趣味,这与后来文人的灯谜专以纤巧与双关及暗射见长不同,后者更多属于“文章工场里的细工”,这大约是隐谜游戏逐渐消退的原因之一。
  (节选自郗文倩《隐语的语言艺术及文学演变》,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语用隐约的言辞来暗藏某种意思,用曲折的譬喻来暗指某件事物,隐语的游戏是智力和语言的较量。
  B. 应对者出于好奇,产生寻求隐语答案的欲望。当应对者发现隐语奥妙时,产生愉悦心情,这是隐语为时人所喜爱的缘由。
  C. 荀子《赋》篇中,“王”会针对“臣”的提问进行回答,他们以问为答,直陈谜底,作出猜测性的描摹回答。
  D. 文人鄙夷俳伶的肤浅,他们减少隐语中滑稽调笑的成分,逐渐增加斗智的成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谜语就逐渐出现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语强调委婉揭示主旨,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常用譬喻,把本来说不明白的事物尽量说的明白点,然后让对方明晓主旨。
  B. 谜更多是隐语的自然延伸,当隐语由专注于铺陈描摹转向落脚于“猜”出答案,便成了“谜”,“谜”也追求语言的“欲隐而显”。
  C. 隐语有两种创设方式,一种是“体目文字”,即对文字进行分离拆解,形成拆字谜,另一种是“图像品物”,即刻画描摹事物的相貌特征。
  D. 文人的灯谜多用双关和暗射,多含诗的趣味,被誉为“文章工场里的细工”,它是隐迷游戏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史记》记载汉武帝让东方朔辨认一动物,东方朔说是“驺牙”,其牙排列得像整齐的驺骑。“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一年后,匈奴浑邪王果率十万众来降。
  B. 《史记》记载蜀使张奉出使吴,席间他拆解吴尚书阚泽的姓名以讥讽对方,吴大臣薛综敬酒说:“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于是众人皆笑。
  C. 《太平广记》记载魏文帝见两牛打斗,一牛坠井而死,令曹植作死牛诗。曹植即揽笔赋曰:“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D. 《客座赘语》记载谢小娥父被杀,托梦与小娥:“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陇西李公佐凭槛凝思,乍然了悟,凶手应该是申兰。
  4. 概括隐语的语言艺术特点。(4分)
  5. 孔子急于救世周游列国,奔走呼号推行仁政,途遇楚狂人接舆。接舆故意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却不与孔子语。请用平实的语言阐释横线处的“隐语”。(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吃家
  刘建超
  ①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
  ②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就要有成群结队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舒服。一种称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客一路相随不离不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