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10字。
长短轻重总关情
语言训练专题课,这节课主要训练写作中的句式运用问题,即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适当的句式表情达意。
先看一份资料《句式选择和表情达意》。这份资料条分缕析,并列举了不少典型例子。
1、为了说话的宛转或者显示说话人和对方的关系亲近,常常不用祈使句而用陈述句。
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指鞋匠对希腊画家亚柏尔的画提出十分外行的意见),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我唐突罢。
(宗璞《西湖漫笔》)
本来应表达为“西湖,请你不要怪我的唐突”,但这样说,就显出作者和西湖之间的距离和隔阂,而用陈述句则显得十分亲近。
2、为了强调对事物或道理所作的判断具有不可辩驳的正确性,常常不用陈述句而用反问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茅盾《白杨礼赞》)
(前一个反问表达了否定的意思,后一个反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都具有一种强劲的语势,让读者不能不被说服。)
3、为了表达激动、难以控制的强烈感情,常常用疑问句。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曹禺《雷雨》)
两个人的潜台词实际是这样的:你是不是来敲诈我的?/是四凤的女主人要我来的。/既然不是你要来的,一定是鲁贵指使你来的吧?你们今天是有目的地要敲诈我吗?/我来敲诈你干什么,是不公平的命使我女儿又吃上了我吃过的苦。如果运用这些长句来对白,过分直白不说,人物内心的激烈的矛盾和人物之间的激烈的感情冲突都难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