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11 山地回忆
日照二中 阮胜
◎文化自信: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内容;探讨妞儿的性格特点;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
(重点)
◎审美创造:鉴赏本文生活化的语言,体会孙犁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难点)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密码箱”,里面收藏的东西不是珍珠,却比珍珠还纯洁;不是金银,却比金银还珍贵,这些宝贝叫作“回忆”。作家孙犁,用清新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朴实而又感人的“山地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回忆,看看这段回忆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盈余”“剪裁”“破绽”“爬山越岭”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1944年到延安,在延安大学工作和学习。其间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生产中的生活情景,风格秀雅、隽永,富有诗意,有“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采蒲台》(《孙犁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49年12月,时值共和国初创之际,政治上尤其需要加强军民、军政团结。这不仅是彻底解放全中国、扫清国民党及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保卫年轻共和国的需要,也是告诫进城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需要。这一历史的命题,就是《山地回忆》的时代背景。
◎文体知识
小说
定义 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三
要
素 人物(中心)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情节 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开端前有序幕,结局后有尾声。
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这类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不过分地刻画人物,结构松散,淡化情节,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