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80字。
通读●解读●复读
——文言文阅读解题策略例谈
■224500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主题阐述】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各地中考语文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在加大,一是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二是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文言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文言句式常考的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已出现,我们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解题策略】
文言文阅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懂”是文言文考查的基础。初读文章,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联系已学过的有关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全文的内容。课内的文言文阅读可以省去这一步。课外文言文十有八九是看得懂的,但也有个别词句不易理解。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推敲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对付难词,可以用“换”词法,把难解词换成双音节词去试试,如“小大之狱”中的“狱”可以换成“监狱”。对付难句,可以用“补”或“调”的方法。有些句子是省略句,把省略的部分补充一下就容易理解了,如“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有些难解句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何以战”要调整为“以何战”,才好理解。
整体感知文章,还不能停留在一字一句的了解水平上,还应逐段分析,弄清段与段的关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4小段,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解读问题,寻找答案。
在仔细阅读所列问题及要求的基础上,再来寻找答案。一类是文章本身的字词句的考查。有的只需联系上下文思考,用原文中的相关字词句作答即可。如“今齐地方千里”句中的“地方”,明白它是一种古今词义不同的现象,就不会把它同现代的“地方”混为一谈。有的则需要分析文中的相关句子再用概括的语言来回答。如“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什么”,作答此题,要抓住文眼“蔽”以及关键句“王之蔽甚矣”和“皆朝于齐”的对比,从中理解阻塞言路与广开言路的不同政治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一类是文章之外的字词句的考查。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的积累,联系相关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有时甚至需要发挥联想和想像能力,才能够写出答案来。从往届阅卷情况看,这是最易失分的地方,也是最能拉开差距的题目。要在这类题上胜过别人,就要平时多练习,才能使你的知识得到巩固,“熟能生巧”。
3、复读全文,查缺补漏。
答完后,还应再读一读全文,看看注音是否准确,所填字词是否符合文意,是否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是否还有疏漏之处……如果有,就应该对原来的答案作出相应的改动,使它更完美。如容易失分的文言语句译题,复查时一定要看看是否抓住了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是否逐字对应翻译。文言文翻译,一定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