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提纲
- 资源简介:
约66570个字。
1.《论语》六则
一、文史常识
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仁”、“爱”。
二、字形字音
人不知而不yùn愠学而不思则wǎng罔思而不学则dài殆
诲人不倦(huì) 不亦说乎(yuè) 默而识之(zhì)
三、成语
1、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水平或职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3、学而不厌:学习不感到满足。形容谦虚好学。
4、诲人不倦: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肯定有能作我老师的人。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挑选好的,并加依从。指挑好的学,按好的做。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通“惘”,迷惑不解。)
五、古今异义
1、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
2、可以为师。(古义:可以凭借[这一点];今义:能够。)
六、一词多义
1、知:(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2)温故而知新(理解、领会);(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知道)
2、而:(1)学而不厌(表转折);(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3)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4)温故而知新(表承接);(5)学而时习之(表承接);(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7)敏而好学(表并列);(8)默而识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不耻下问。(以……为耻,意动用法。)
2、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
3、学而时习之。(按时,时常,常常,名词作状语。)
八、特殊句式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宾语前置句,即:“孔文子以何谓之‘文’也?”译为: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