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诗歌鉴赏之语言锤练
【《考试说明》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语言锤炼的特点。
2、为适应高考的需要,结合我校语文组课改子课题“研读、导学、创新”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应提高到指引解题策略的层面上。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的美的享受,这里面,一定有好多同学都喜欢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诗歌之中,体味并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美。
首先带给大家一个关于诗的故事:(齐已与郑谷)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可见,古人在写诗的时候是十分注意“炼字”的,即诗歌语言的准确运用。像这样讲究炼字的例子,同学们从记忆里也会找出几个,请同学们想想看,然后告诉我。(学生活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可从课本上找例子)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古人对诗歌语言的重视是非同一般的,苦吟诗人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受,古人还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泾须”的经历,杜甫也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炼生动;要创造传达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诗词语言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因此,诗歌赏析应从语言入手。如何鉴赏,我们从方法上,策略上加以理解。
二、策略指导(一)——寻找锤炼的词语(或“诗眼”)
相传张僧繇(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