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则材料,约10000字。
新课改,让我欢喜让我思
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已半个多月,最近跑了几所高中学校,深入到课堂听了老师们的实验课,也与高一实验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总的感觉老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老师们对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很让人欣慰,他们在课堂上呈现的一些东西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们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处理教材。新课程实验在教材处理方面留给了我们老师很大的空间,对这点,三所学校的备课组,因校制宜,各自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有的把第二专题放到前面上,先解决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问题,有的先上各专题的讲读课文,先解决文本研习问题。备课组内的老师统一进度。当然效果如何有待检验,但这种积极应对的做法值得肯定。
新课程实验的“新”,除了体现在理念上,更体现在课堂上。而在课堂实践操作上,目前可供老师借鉴的东西不多,或者说新课程实验的魅力本身就在创新上,需要我们每个实验老师都做主人翁。在这方面我们的老师也做得很好。今天参加了元济中学高一备课组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觉得这样的小型研讨活动很实在,很有效,通过案例所呈现的一些东西很有价值。
今天开研讨课的沈老师,是位很有思想的老师。他执教的《劝学》是篇老课文,如何“新瓶装新酒”,他作了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如果从高中新课程理念这个角度去考量,我觉得这堂研究课有以下这些亮点。一是紧扣专题学习目标的导入。沈老师的导入很有创意,他从《三字经》导入,又由其中的典故“孟母三迁”引出话题——“人生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教’和‘学’”,顺势自然地引出课文。这样的导入不是为导而导,同时已关照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带着情感、思想进入文本的研读。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