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个字。
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三语”呈现形式
四川省安居中学 补维才
课堂三语即导入语、高潮语、结束语。也就是课堂三部曲。《新课标》要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力求少讲,精讲。这样,课堂的三语更应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力争做到言简意赅,新颖,多样化,增加课堂的“含金量”。
一、导入语的呈现
课堂的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学很快进入佳境。
1、讲故事引入
故事谜语,趣味猛增。例如讲《伤仲永》这一课,可以将这一课所讲的情节进行概括,上课伊始讲给同学听听:同学们,从前有这么一个人,他可谓智力出众,年少时就才华横溢,五岁就能作诗,而且对答入流。但是他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平庸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了一个佣人呢?将这一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在趣味正浓之时,也基本掌握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2、用音乐来代替教师导入
在生活中,身边许多的音乐素材都可以用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如《在声音的世界里》一文,上课前我将事先准备的用白磁带录制的不同风格的音乐放给学生静听。一会儿《高山流水》,一会儿又是《二泉映月》马上又是《十面埋伏》等等。激昂的、抒情的、高亢的、舒缓的、低沉的音乐早已融入了学生的心中。讲《口技》一文,可以把许多小品演员的口技表演呈现给学生,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用介绍课文背景的方式来引入课文
介绍背景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渲染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之中。如《小橘灯》、《桃花源记》这一类有深刻背景而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上《小橘灯》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头的:1945年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积极抗日,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而这时,国民党反对派不但不积极抗日救国,还加紧镇压革命志士,使共产党和所有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在这种生灵涂炭、白色恐怖之下却有这样一位小姑娘……
4、联系生活实际,紧扣学生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