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散一点好
作者:覃卫东 时间:2006/11/24 16:38: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60
其实,语文课堂就是要上得随意、从容、自由、潇洒!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思维更易得到放飞;没有尊卑礼数的限制,学生的个性更易得到舒展。要求得多了,学生怕这怕那,畏首畏尾,只在注意形式的规范,反而会忽视思考的主动。
不要过分责怪学生上课时不端正的坐姿,事实上很少有人能45分钟正襟危坐面不改色。学生或歪或正,或俯或仰,或趴或撑,或站或走,都无所谓,只要他在思考问题就行了。像木头一样呆在那里,即使方方正正又有何用?本人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在语文课堂思维活跃的学生动作都很随意,坐在那里一丝不苟的学生思维也往往如一潭死水。
不要害怕学生课堂乱插言,至少插言的学生都在思考。我在过去(农村)的学校上课时很少碰到学生插言的现象,因为他们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视野狭窄,阅读量少,联想的大门很难打开。而城市的孩子则不同,他们可能读了很多书,行了很多路,思路开,见识广,加之个性很少受到束缚,课堂随意插言、引申、联想的现象就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教师大可不必慌乱,更不可恼怒,只须镇定自若,随机应变,从容应对,便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有时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也不要害怕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新课改理念注重课堂的生成,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语文课堂渐入佳境!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调控能力,无论怎么发散,怎么跑马,都不离课堂中心目标。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李煜诗词赏析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煜的感情和词风,我让学生品读其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田成同学解释说:“此恨绵绵无绝期!”我当即表示肯定:“对,此恨绵绵无绝期!品诗就是要将众多诗人的类似情感加以贯通!”另一个学生插嘴道:“我想知道‘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写的?”学生中有少数几个附和道:“对,是谁写的?”“是白居易!”田成同学大声说道。我还没来得及表示肯定,他就又卖弄的给学生讲起《长恨歌》来了,我灵机一动,何不就让他给大家讲讲《长恨哥》?于是,我鼓励他道:“你把《长恨歌》给大家赏析一下!”得到我的鼓励,他更大胆了,从作者写诗的背景讲到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含义讲到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妙语连珠,洋洋洒洒,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他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讲完之后,其他学生无不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神。事后我想,这节课我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上完三篇李煜的词),但还有什么比这一资源更能调动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呢?此课上完之后,好多学生都要求我开辟一个诗词讲坛,他们个个都想上台赏析诗词呢!
有人说,语文课堂是一首诗,激情四射是诗的神!
我说,语文课堂是一篇散文,行散神聚、收方自如是散文的魂!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金东方学校 邮箱:cyqwd2001@163.com 电话:13872561122)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