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字。
强化口语训练 提升语文素养
武汉市黄陂区泡桐二中 彭艳红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础。”可见,“说”是语文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笔者却发现一个不良的现象,许多学生要么自认为“沉默是金”,要么说话时意思表达得残缺模糊,语脉割裂,词不达意等,造成课堂上呈现出一片“肃穆”的情形。为此,笔者曾做过调查,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自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又顾及面子,担心说不好,被别人笑话。课堂配合少,常表现为或若有所思,或环顾左右,或不知所措。
2、不良风气影响,担心别人说自己“出风头”,“沉默是金”成了学生的“免试牌”。
3、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影响,平时很少用普通话交流,或交流无目的、较随便。
4、对口语表达的作用认识不足。普遍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只要“我心中有数”即行,交不交流又何妨?何况升学考试又不是口试!
面对此种情况,笔者深感忧虑。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人际交往能力,更能逐步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水平。因此,培养中学生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任务,也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应如何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做抛砖引玉之效。
一、 情境演练法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依据不同对象与场合进行文明得体地交流;能就适当的问题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能做简洁、连贯的即席演讲、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那么在训练中,教师必须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学习活的语言。
把学生分成三五人一组,每人分别在纸片上写明“身份”、“对象”、“内容”三则,折叠后分类放在一起,然后用抽签的方式按纸片上规定的要求进行情境再现。如“班干部”“同学们”“就职演说”,抽到该题的学生就要扮演班干部的角色进行演说……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集体主义观念。
又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我的观点是……”,要求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见解,并能说得有理有据,仅靠老师讲解有关发表见解的要点,学生只会得到一些空洞的知识,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