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指导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谭健文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三种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丰富而广泛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和正确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要充分考虑语文与社会发展、语文与科技进步的联系,要培养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沟通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在语文的应用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实用类文本一般有新闻、传记、科普文三种阅读,教学中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阅读实践和语文应用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观点。二是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有所侧重,新闻的阅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和观点关系;传记的阅读应引导学生注意基本事件、典型细节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科普文的阅读应引导学生注意具体知识以及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情趣和智慧。三是在阅读的评价中,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语言风格、格式特征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一、新闻
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所做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学习新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它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足够的受众及传播价值)特点,通过新闻阅读,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锤炼思维。实验教科书的新闻阅读一般包括消息、通讯和访谈。我们列举课堂的某些案例,共同探讨新闻类阅读的方法。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报道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消息,“不列颠尼亚”是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作者选择了代表英方的“不列颠尼亚”撤离香港时的场景作为报道的主题,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获得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教材编写者将它选入了实验教科书。某校的张老师工作2年,教两个班,是1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是教研组长,工作10年,曾带过两届的毕业班;李老师工作7年,带过一届毕业班,是3班的班主任。他们正在备课:
张老师:这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这样设想。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
张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这是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张老师把“新闻知识的介绍”作为“引子”,带出理解新闻写作技巧,进而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