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2006年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参选作品
例谈课堂教学如何挖掘学生动态资源优势
江苏省海安县丁所中学 王纯 邮编:226632
语文课堂一旦把学生置于真正的“生活“中,语文课就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目标上,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主张。它强调的学生在学习时应有的一些行为动作,就是一种学习的生活化样式。如“过程与方法“强调“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以及“讨论”、“体验”、“交流”、“分享”、“合作”,“探究”、“沟通”、“组织”。“情感与价值观”强调“喜欢”、“体会”、“感受”、“尊重”、“理解”、“领悟”等。课程标准中这些行为动词的使用具体明确,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生活”语文的本质。学生在自主地完成这些动作过程中,有主体性地有个性地学习,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一些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的生活因素,巧妙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教学上一种动态资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生动开展,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放手解读,让学生的感受成为教学的焦点。
科学而机智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学习过程的“轻松、愉快”之美,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艺术共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由于教师巧妙设计了某个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维,结果所回答的问题新颖,流畅出乎意料,这种课堂因精彩不断而掌声雷动。。由于这一阵阵称赞的掌声,更加激活了学生后来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教师教学智慧的进一步展示。一节中学语文《十六岁的花季---撕榜》的教学情境片段给我们一些启示——
当整体感知了课文,同学们初步了解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之后,教师让一名女生扮演白雪撕榜,一名男生演韩小乐,他俩撕榜的行动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师:(趁势)同学们,看到白雪撕掉白榜的举动,你们感觉如何?
生众:太好了!
师:你们觉得挺过瘾、挺解气,是吗?
生:(笑)
生1:韩小乐连红榜也一起撕了,那才叫过瘾呢!“这样嫌疑面就更宽了”一句话,一不做,二不休,斗争得彻底。
师:斗争得彻底?难道学校跟学生之间就应该是斗争关系吗?换句话说,你们怎么看待学校张贴红白榜公示学生成绩这一做法呢?
生2:这种做法很不合理,人的自尊都往哪儿搁?难道学习成绩不好就该蒙受羞辱吗没准咱将来在社会上活得比那些优秀生还风光呢!
生:(不好意思地笑,看老师的反映)
师:(拍手)说得好!我就欣赏这份不甘人后的骨气。考试制度的确出现了很多弊端,不过国家的考试改革力度也很大。现在的人才选拔不仅看分数,还特别重视意志、品德,体能等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