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个字。
《门外有敲门声》、《他们的乐趣》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两篇文章,一篇是表现对克隆技术的担忧,另一篇表现机器人有时是无法代替人类智力活动的。了解主题并非学习的难点,难点在于要探究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的,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章中的语言要素,即重要的词句。如人物对话中“您”和“你”的人称变化可充分地表现出克隆人以后,人与人之间将会陷于一种防备的状态;还有一些神态描写也可看出克隆人以后所造成的恐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主旨。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是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的咬文嚼字。
有了基本的语言训练后还要注意拓展性思维的训练。在课的结尾我安排了“创意空间”这一环节,让学生采用小说中的表现方法把“格林一家”的故事续写下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
1、“梆梆梆”的敲门声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却引起了格林一家的不安与恐慌,这是为什么呢?2155年的孩子又是如何学习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篇科幻小说。
2、先看一下这节语文课的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响亮地朗读出来。
出示目标:①通过……②学习……(见上)
二、学习课文,概括方法
l、分角色朗读《门外有敲门声》,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为了防止细胞被盗、被克隆,格林一家不得不戴上人造皮膜。为了确认彼此身份,妻子盘问丈夫,丈夫又盘问妻子。儿子回来,为谨慎起见,丈夫对儿子又进行了一番盘间。好不容易一家团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及可怕的开门声,门外居然站着同样的格林一家。)
2、那么,你们认为作者写这篇科幻小说有何目的?
(克隆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来造福人类,但绝不允许克隆人,因为这会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是灾难……)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请同学们从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的心理变化(对话、动作、神态等)来分析。
(情节构思:“三问”之后又出现另一个格林一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一家人为了能确认彼此的身份而互相防备,互不信任,从而产生了不安全感和由此引起的焦虑感。这就必然使社会上的每个人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对一个小家庭就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对社会这个大家庭造成的威胁不是更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