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材料
- 资源简介:
约48090字。
首届全国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材料
(2010年12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执教教师:贾国友
工作单位:四川省什邡市实验中学
电子邮箱:sfjgy@163.com
说课稿
一、会当凌绝顶
——高瞻远瞩说教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课文所选五首诗,陶渊明的《饮酒》为五言古诗;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首均为七言古诗,属歌行体;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为绝句。中间三首虽为一体,然其人不同,其事各异,风格自然不属。太白运用参差的句式和跳跃的气势,以恣纵的笔调抒写激荡的感情,气骏而逸,音越而长,调高而卓;岑参以边塞为题材,劲骨奇翼,句式整齐,含蓄典雅;杜诗沉郁顿挫,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因此,学习本诗,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歌行体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的特点,并对前后两首诗在句式、叙事、抒情、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诗结构明晰,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沉浓郁,适合诵读,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便于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拨开云雾见庐山
——知己知彼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诗前已接触过不少古诗词,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论世、诵读、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在八年级上册学生还学过杜甫的三首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对杜甫其人、其诗风格有所了解。特别是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给学生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本诗语言质朴,字词的理解结合课下注解可以完成。因此,学习本诗,只要教师遵循诗教的一般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正确引导、适时点拨,便能比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估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出现字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的把握不够好,通过老师逐步指导并作示范朗读,方能达到诵读要求;在归纳第三节文意时,需要充分的讨论和引导;品味语言时,老师的示例很重要。
三、穿杨有术明标的
——有的放矢说目标
对古诗文的教学,新课标有明确的表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单元编排中要求“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书中提出“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注重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互相启发,纠正偏颇,弥补缺漏;注重读写结合……”
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③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掌握诵读古诗的方法 ② 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②品味语言
难点:
①品味语言 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
执教教师:张再国
工作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二中学
电子邮箱:Zhangzaiguo711004@126.com
教学设计
课型:自读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领悟文章的主题。
2. 学习寓情于事的写法。
3.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体验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一、走近学生
1、漫画导入
这是由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系列漫画《父与子》当中的一组,希望老师能找到知音,给大家描述一下漫画内容。(学生描述)在该同学描述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但如果你知道了这位漫画家因为讽刺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而被捕入狱,最终于1944年4月6日在狱中被逼自杀时,取而代之的也许是对法西斯的仇恨和对这位年仅41岁的漫画家的崇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本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在六十年后仍然难以忘怀,称“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人、作家牛汉的情感世界,一起仔细品味他的第一本书吧!
2、板书课题、作者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走近作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
幻灯片内容:诗坛硬汉
(1) 牛汉,原名史承(成)汉,诗人,作家。1923年10月出生在山西定襄的一个小山村。
(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牛汉抒情诗选》及散文集《滹沱河和我》《牛汉散文》等。
小石潭记
执教教师:于松军
工作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实验中学
电子邮箱:ysjlls@163.com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一、学习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洌、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并熟读成诵。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美读美悟,熟读成诵。
三、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志士之悲。
四、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活动时间(大约)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课前预习 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发现疑问。 20分钟 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诵读课文至少3遍,翻译课文至少一遍。圈画生字,参阅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问。不能解决的,到课堂上解决。注意记录疑点。 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主能力。
二、 导入新课。 从山水之美引出《小石潭记》
1分钟 师导: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的,山稳重宽厚如仁者平和宁静,而智者聪慧机敏,正如水流动之时的轻灵多姿,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乐山乐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学生心领神会。 直接由山水导入本课,快速进入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