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精段艺术特色、人性观照和人物命名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0490字。
初中语文备考-《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精段艺术特色、人性观照和人物命名
作家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济南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他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之后屡试不第,71岁时才成为贡生,平时以教书、幕僚为生。《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内容介绍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内容丰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描写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如《莲香》《小谢》《连城》《宦娘》等,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描写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士祯为其题诗曰: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整本书阅读
1.单纯阅读激趣法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文言功底相对薄弱,可从浅显、短小的篇目开始,将《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在PPT上投影,和学生一起借助注释品读。比如一百二十字左右的《鸿》,讲述动物在困难时不离不弃的夫妻真情;百十余字的《义犬》,记叙黑狗与主人的深情厚谊;将近两百字的《赵城虎》,描述猛虎的知错能改……利用班会课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短篇故事一个月,在后来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上,把故事原文复印发给学生,师生在教室静悄悄地阅读。因为是纯粹阅读,不布置任何附加作业,不把故事碎化成考试题目,学生无负担地投入阅读,轻松快乐。学完七年级课文《狼》后,可拓展阅读其他两则狼的故事,学生体会到狼不只是凶狠无情的代名词,还是有灵性的动物。读旧版本课文《山市》,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瑰丽神奇,读高中课本上选录的《促织》,会为封建社会的苛税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