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70字。
让语文教学离生活近些,再近些
——浅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韶关市第十一中学 李震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但到了初中以后,学生对语文很难有兴趣,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生活注入活力。同时,学生又是很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是学生资源很重要的一方面,如能合理挖掘,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语文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 学生资源 张扬个性 生活经验 积累
一、语文教学遭遇的尴尬
当前语文教学的处境极为尴尬。一方面语文的世界得到极大的扩展,图书、电影电视、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方面语文的领土和净土越来越少,学校忙碌紧张的生活挤压,现实影音资源的巨大冲击,更加上日益社会喧嚣与现实风气的侵蚀,真正纯洁美好的“语文家园”正遭受“水土流失”和“生物入侵”。
1、语文课不可能仅仅因为教材的改变而真正地为学生所爱。再美的文章,一经教师枯燥而繁琐的分析,就会面目变得可憎。语文课上,教师凭借其基本功,不少是弹唱多年的老调,孔子啦,孟子啦,鲁迅啦,茅盾啦,这些知识学生并非无兴趣,但是,总是言必“鲁迅”,不及当代文学思潮,难以使语文课真正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2、由于教师年龄与学生存在差距,其思想、兴趣、价值取向与学生疏离,对学生因为特定时代、环境、传媒、思潮而形成的精神特征不理解或不屑于理解。不少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忙于教学或为生活所累,很少读书,脑中只有读大学或者中专时残留的一些或模糊甚至过时的知识。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语文教师的阅读量堪忧.更多的教师埋头教学,并不知道也不关心学生在读什么,爱读什么。此外,作为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中学生爱看电视剧,而此类电视剧多因艺术粗糙,常为教师不屑,一些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曲,许多教师听也没听过。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课仍然不够亲近,仍然严肃,仍然可敬而不可爱。
3、探究合作式学习流于形式,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袖手旁观。
叶圣陶先生说:“现代练习作文,既不像从前人那样,为要求取功名,也不像一部分青年所期望的那样,为要成什么文豪文学家;最重要的还在练成一种技能,能够以笔代口,意无不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种种方便与受用。”
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一文中说:“语言的独特功能是借助语音和文字摹写生活,离开生活,语言就成了一面照临空虚的镜子,所照空无一物……如果离开生活来对待语文……学生会感到语文是身外之物,远离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会感到读则味如嚼蜡,写则文思枯竭,以致视学习为畏途,产生厌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