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字。
新 课 程 语 文 教 师课 堂 语 言 的 运 用
甘肃金昌市四中 张辉
【内容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优化课堂语言的运用。尤其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三种境界;课堂语言运用力求做到凝练性 、趣味性、激励性;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学常用语”使课堂语言臻于完美,从而能唤起学生所有的灵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语言 三种境界 “教学常用语”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1]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当讲究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语文教师尤应如此。经过揣摩与借鉴,我以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三个层次。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三个层次,实际上代表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的最低层次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一种最低的境界,其特征是:教师腔浓重,词句缺少变化,语气平板冷漠,听得人要睡觉。教师说话慢、粘、顿、啰嗦,他不说学生还能自己弄懂,他越说学生倒反越糊涂。甚至读音错误,语病纷纷,逻辑混乱,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冬瓜田岔到西瓜田”,让学生听出一头火来。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的中档层次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创造的是一种一般性境界,其特征是:自然、亲切,词句富于变化。话不在多,而词能达意,传达出对学生的欣赏与喜欢、惋惜与失望;句不怕长,而能在表达时条理清晰,语音能抑扬顿挫。这样的课堂语言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此外还能伴以恰当的表情、体态,使学生直接而具体地体会到老师的情绪和态度,觉得和老师一起学习如沐春风。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的更高层次实际上也代表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最高境界,其特征是:言简意明,逻辑谨严。有理有趣,文采斐然。字字珠玑,出口成章。我校陈殿嘉老师教学《阿房宫赋》第三课时用了这样的导语:“《阿房宫赋》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声响的。你甚至可以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语言世界,欣赏美、品味美吧!”他的导语本身就很有诱惑力,自然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但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始终要坚持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表现为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它的作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切不可为追求而追求,以致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其中最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力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语言要有凝练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我们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